9.4 C
加拿大溫哥華
04/25/2024
溫哥華真佛報
焦點 真佛副刊

您不知道的阿底峽尊者 不愛榮華富貴 只愛尊貴佛法的王子


阿底峽尊者金身

文/TBSN供稿

  「阿底峽」,其實不是名字而是人們對尊者的尊稱,意為「殊勝」或「無極自在」。阿底峽尊者的本名「月藏」,是古印度東方「薩訶羅國」的王子,自小天資聰穎,雖然貴為王子,卻不貪戀世間欲樂,覺得生活在王宮如同牢獄。
  年紀很輕的時候,尊者就遊歷印度各個道場,四處拜訪大德,甚至到佛教聖地阿蘭陀寺學習佛法,所拜的師父不計可數,是一位博通顯密經論的大學者、大修行者,曾辯倒無數的外道,收回多座被外道佔據的佛教寺院,在印度的地位非常崇高。
  尊者雖然遍學顯密教法,但卻不滿足,因為祂急於了解快速成佛、真實利益眾生的方法,於是在三十一歲時毅然決然地前往印尼占碑,打算拜當時頗負盛名的金洲大師為師,學習成佛之道。
《深厚的師徒情誼
無上菩提心法的傳授》
  西元1012年,阿底峽尊者及隨行的一百多人,從印度來到金洲大師的駐錫之地印尼「占碑」,但阿底峽尊者並沒有立刻拜師,當時兩人按照密教規矩,互相觀察了十二個月未見面,了解彼此之間的能力可以相授,阿底峽尊者才以隆重的儀式、豐盛的供養,正式拜金洲大師為師,從此兩人成為惺惺相惜的師徒。
  阿底峽尊者用心承事金洲大師十二年,金洲大師將珍貴的佛法盡數傳授給尊者,其中最重要且稀有的就是「菩提心法」,這是最速捷成佛之法,因為釋迦牟尼佛曾向尊者說道:「依止了慈悲菩提心,才能夠成佛。」
  學成後的阿底峽尊者,對金洲大師懷有無限的感恩及敬重,不管在何處,只要聽到有人提到金洲大師,祂必合掌於自己頭頂,以四句頌讚揚自己的恩師,隨後才稱金洲大師之名。尊者每年都會紀念所有皈依師父的圓寂,但對於金洲大師,祂則是每月祭一次,還隨身配戴金洲大師的舍利。因為祂曾經說過:「我的傳承師父非常多,多數是大成就者,修行道行是毫無差別的。但是我因為金洲大師的恩澤才能夠獲得非常稀有的菩提心,這恩德是有差別的啊!」
  事實上金洲大師與阿底峽尊者是多世的師徒,金洲大師的來歷其實就是白蓮花王,而這世的蓮生活佛不但是阿底峽尊者的再來人,更是大白蓮花童子轉世,金洲大師也在這一世轉世成為了鳴和尚,與師尊再續師徒之緣,兩人根本密不可分。
《阿底峽尊者對藏傳佛教
影響至廣至深》
  阿底峽尊者成為佛法的大傳承者,之後回到印度,在印度弘揚佛法達到全盛之時,西藏國王曾多次派人,甚至親自前往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弘法,由於其迎請之心堅定虔誠,阿底峽尊者最後在五十九歲時,不顧減短壽命十年的因緣,進入西藏,廣傳佛法。
  阿底峽尊者進入西藏後,針對當時的佛教弊病大加整頓,包括宣說因果,強調一心皈依三寶、具有出離心與菩提心的重要性,更指示修行次第和顯密教義相一致的精神,以杜絕當時顯密之間水火不融等嚴重的問題。西藏地區的佛教因此得以撥亂反正,步上正軌,「噶當派」也順勢建立了起來。
  阿底峽尊者在西藏廣傳佛法十二年,引導西藏佛教各派的見解趨向一致,當時和後來興起的教派,沒有不受噶當派所影響。尊者於七十三歲時於西藏示現圓寂,將自己最珍貴的法教全數留給西藏,對西藏佛教之影響至為深廣,西藏佛教的每一個「細胞」中,都有尊者法教涵藏於其中。
  阿底峽尊者入滅的二、三百年之後,西藏佛教又逐漸趨於混亂,此時出現了一股清流,宗喀巴大師改革了當時的弊病,建立了嚴密的修行次第,強調戒律,重視倫理,維持著阿底峽的教法,建立起「格魯派」,也稱「新噶當派」,為西藏佛教注入了新的活力,至今不衰。而宗喀巴大師就是阿底峽尊者的再來人,大成就者度眾的大慈悲心再一次展示於世人面前。
《大成就者的風範》
  二十一世紀的蓮生活佛也是阿底峽尊者的再來人,兩位大成就者有許多相似之處,諸如:
  兩人都博通顯密,蓮生活佛甚至連道法都精通。
  兩人都擁有眾多的傳承,包含虛空傳承。阿底峽尊者從年輕時就四處尋訪大成就者學法,皈依許多師父,傳承甚多;而蓮生活佛則是擁有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傳承,及顯教、道教的傳承。
  兩人都持戒甚嚴。「戒」為一切善法的基礎,阿底峽尊者大項的戒律絕不違犯,但有時若不慎犯了密教裡細微的戒律,當天就會立刻依儀軌懺悔;聖尊蓮生活佛守戒也非常嚴實,僅是一點點情緒上的波動就即刻反省,向佛菩薩懺悔。
  兩人都敬師第一。阿底峽對所有上師,尤其是金洲大師的感恩及敬意,至誠地令人感動;而蓮生活佛更是出了名的敬師,時刻頂戴自己的根本上師,說法開示前,必定頂禮四位根本上師後才進行開示。
  兩個都具有無上的慈悲菩提心。阿底峽尊者為了到西藏度化更多水深火熱的眾生,折掉十年壽命也在所不惜,為了幫助西藏地區的眾生,掏心掏肺,留下祂所有精華的法教;而聖尊蓮生活佛則發下大願,粉身碎骨度眾生,甘願將自己的五臟六腑鋪在地上讓眾生踩過,將祂所有珍貴的法教毫無保留的交給眾生。
  這些都是大成就者的風範,不受任何時空所撼動,身為佛子的我們,理應盡心學習,盡心讓自身由內而外的學佛、像佛,最終成佛。

相關文章

真佛報數位版1522期2024年4月18日

tbnews7

瑜珈焰口超度法會感應

tbnews7

華光清明節禮梁皇懺 依六祖懺悔品發四弘願無相懺悔 冥陽兩利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