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C
加拿大溫哥華
05/02/2024
溫哥華真佛報
焦點 蓮生法王弘法特刊

盧師尊:大白傘蓋佛母迴遮咒 可防降頭遮止惡咒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壇城一景。p1024-08-07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護摩時蓮生法王獻供。p1024-08-03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貴賓徐雅琪師姐。p1024-08-05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貴賓周衡醫師。p1024-08-04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貴賓黃美娟醫師。p1024-08-06  【本報西雅圖訊】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盧勝彥主持西雅圖彩虹雷藏寺「南摩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據經典紀載,由於帝釋天除了娶貌美的阿修羅王女兒為王后之外,心羨他人而又娶,阿修羅王為女兒抱不平而興起兩天眾的戰爭。帝釋天眼見即將被阿修羅消滅於二十八天中,急忙向佛陀求救,佛陀於是入禪定,祂的頂竅打開放出一個白色的光明,佛頂光明顯現上昇,出現大白傘蓋佛母,佛母以其大白傘蓋化為一個白色的金剛帳,將整個帝釋天蓋住。阿修羅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有辦法打開金剛帳,只好退兵。因此大白傘蓋佛母是釋迦牟尼佛頂上白光的變化身。
  盧師尊在其早年的開示中提到,修持大白傘蓋佛母,有一個益處,由於祂本身是降伏的主尊,也屬於金剛神,而且是母系的金剛神,也就是屬於智慧方面的金剛神,所以祂本身也是不壞的,也是金剛的,也是有大力的,也是堅固的。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師尊手結大白傘蓋佛母印。p1024-08-02
  盧師尊說:「大白傘蓋佛母最重要的就是祂的迴遮,什麼叫做迴遮呢?迴就是迴去,遮就是遮止,你只要迴遮迴去,不管人家是用多大的降頭,你就迴給他/她,所以,這個咒有那種力量,對方下的力量多大,迴遮迴去的力量就有多大,對方所受害的力量更大。」另有四尊佛母也有迴遮咒,分別是尊勝佛母、馬頭明王、獅面空行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只要將祂們的咒語顛倒唸即可迴遮,「除了這五尊之外,其他的,你們不要亂唸。」
  盧師尊繼續講授《密教大圓滿》之「金剛手菩薩二轉法輪」和「三轉法輪蓮華生」。其中講述釋迦牟尼佛曾授記,將來在三十三天慶喜藏的地方,將弘揚大圓滿法。那麼,在人間也有,「西藏密宗第一法的『大圓滿法』,若由金剛手菩薩二轉法輪所得的傳承,即稱為『持明傳承』。」依據大圓滿傳承,從第一代的太初古佛婆仙如來初轉法輪的任運神通遊戲,而後到了金剛手菩薩得祕密義,將「大圓滿法」宏揚於印度,在第七代以前,「大圓滿法」祇在印度流傳而已。到了第八代的蓮華生大士才到了西藏,創立了西藏佛教,將最古老的紅教、西藏神教(黑教、笨波教)的陋習破除。延續至今,蓮生法王是最知曉金剛手菩薩的第一人,「是解三密人中第一上首者,我知金剛手菩薩最詳,如『金剛薩埵』一般,所以我亦有『持明傳承』的大灌頂。」也因此有蓮華生大士的三轉「大圓滿法」的法輪。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座無虛席。p1024-09-04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盧師尊加持紙金蓮花。p1024-09-05
  佛教傳到中土,在中土興盛起來,而中國最重要的一個教就是禪宗,禪宗也就是「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傳承中的祖師師利星哈就是中國人,生於唐朝,然後到印度居住,學了「大圓滿法」,傳法於蓮華生大士,因此,蓮華生大士是師利星哈的弟子,也等於是中國人的弟子。蓮生法王初到美國西雅圖時,居住在巴拉,在其閣樓靜坐近三年,由蓮華生大士教授密法,蓮華生大士領法王至尼泊爾的古墓中賜予殊勝的兩個灌頂。昔時,曾為藏王赤松德真王的法王,由蓮華生大士伏藏在其腦海裡面的大圓滿法在這一世全顯現出來。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佛子排隊接受灌頂。p1024-09-02 2014年9月28日,蓮生法王主持美國彩虹雷藏寺「大白傘蓋佛母護摩大法會」。圖為盧師尊加持受灌頂者。p1024-09-01

相關文章

法王蓮生活佛最新法會信息

tbnews7

華光雷藏寺/浩然精舍聯合舉辦 戶外浴佛慶典暨母親節午餐園遊會

tbnews7

大準提佛母的啟示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