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C
加拿大溫哥華
10/01/2024
溫哥華真佛報
健康

認知「腸道型貝西氏症」

  【本報綜合報導】許多人反覆嘴巴破,會當成熬夜火氣大或是肝火旺,猛喝青草茶或在嘴內塗藥、噴藥粉或灑鹽巴以治療嘴破。倘若口腔潰瘍頻繁、總是好不了,且有腹痛、腹瀉、紅眼睛、身上冒紅疹、甚至生殖器潰瘍任一症狀,可得提高警覺,積極尋求腸胃科或風濕免疫科鑑別診斷,是否為自體免疫疾病「貝西氏症」。若患者是屬於較為嚴重的「腸道型貝西氏症」,會從嘴巴潰爛到肛門,嚴重恐腸破潰爛、危及生命。臨床就有部分個案因延遲診斷,等到嚴重腹痛送急診,腸子如同機關槍掃射般地腸穿肚爛,得切腸保命。
  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貝西氏症」症狀多元,患者容易把個別症狀當成嘴破、腸胃炎、結膜炎,跑不同科別;若是生殖器破皮,更以為得了性病而羞於啟齒、諱疾忌醫。醫師特別提醒民眾,當一年內口腔潰瘍反覆發生三次以上,就應積極就醫。
  「貝西氏症」(Behcet’s Disease)名稱來自1937年第一個發表病例的土耳其醫師Hulusi Behcet。全球都有病例,以東起日本、西至土耳其的亞洲和歐洲地區最常出現,此位置剛好是歷史上所謂的「絲路」,故又稱為「絲路之病」。此疾症狀多變、難以診斷,在古書被形容是連狐狸都感到疑惑的「狐惑病」。就連暢銷韓劇《大長今》的中宗皇帝,因為出現腹痛、發燒、多次口瘡、皮疹,甚至最後失明的怪病,也被懷疑是現代醫學所說的貝西氏症。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王秀伯理事長表示,貝西氏症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控攻擊血管、黏膜引起發炎。隨疾病進程,從初期的眼、口、皮膚病變,到後期關節、腸胃、神經、心血管系統都受影響,體內如同歷經一場場的嚴重內戰,千瘡百孔,病患形容生不如死。
  貝西氏症的臨床四大症狀為:一)反覆口腔潰瘍;二)眼睛病變(葡萄膜炎);三)反覆發作的外陰部或生殖器潰瘍;四)皮膚病灶(紅斑結節或化膿性血管炎等)。多數患者在疾病後期面臨三大致命風險,包括一)胃腸道穿孔出血、二)血管發炎出血或血栓引起器官中風,以及三)中樞神經系統被侵犯產生腦膜炎,不容忽視!
  林敬斌醫師表示,貝西氏症傳統治療方式包括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和手術,然而這類傳統治療並非對所有患者有效。對於「腸道型貝西氏症」患者,治療目標是儘早緩解腸道潰瘍,幫助病人改善營養。

相關文章

如何預防失智 醫生推薦15項生活好習慣

tbnews7

薑黃護心防失智 5種人不適宜吃薑黃

tbnews7

骨科權威蔡凱宙醫師推薦新時尚全身運動 愛行者北歐式健走專題演講 完整版

tbnews5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