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C
加拿大溫哥華
03/18/2024
溫哥華真佛報
世界分堂 焦點

獅城雷藏寺財神系列法會 上師開示以戒為尊


  【蓮花家欣/新加坡報導】2018年3月30日、31日及4月1日一共3天,新加坡真佛宗獅城雷藏寺主辦戊戌年寶部財神護摩法會,分別為「南無地母菩薩息災祈福超度護摩法會」、「南無騎龍白財神息災祈福超度護摩法會」和「南無財寶天王息災祈福超度護摩法會」。此次法會邀請到釋蓮鳴金剛上師主壇,釋蓮熅金剛上師護壇以及眾法師、講師、助教、同門善信大德護持。
◎為了回應宗委會呼籲的以戒為尊,釋蓮鳴金剛上師在法會上深入淺出地開示了「五戒」
  在佛陀早期的時代,其實是沒有戒律的,過後因弟子們常犯錯,所以一條條的戒律才會產生。但是有的人則因為無法守戒,以為做善事學佛就好,但不皈依。上師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商人,他知道皈依弟子要守五戒,但由於他在做生意的時候常要應酬喝酒,那就會犯醉酒戒;而且商人為了取得生意難免會打妄語,那也會犯了妄語戒。所以他以為不皈依,就不會犯五戒。上師說,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因果是依然存在的,就比方殺了人,難道就不必被懲罰嗎?這和你是不是皈依弟子不相干。戒律是提醒你不要做錯事,而不是讓戒律成為你的負擔。佛弟子要做到的是守戒而不被戒律所綁,這稱為守戒而不是被戒守。
◎所謂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喝酒」。
  不殺生:上師分享說自己曾在13歲至19歲期間吃全素,但其實是很難真正做到所謂的全素。因為市場上賣的食品,看起來是素,其實不是全素。就好像很多糖果,其實是用魚膠粉製造的。佛經上提到的其實是吃齋,不是吃素,更明確來講是「持齋」。「齋」是指人的心要保持清淨。上師舉例說, 若一個吃素食的人,因為不吃肉類以為自己非常慈悲,但如果此人喜歡到處講人是非,說人長短,惡口罵人,那麼這個不是持齋之人。
◎在佛陀時代,佛陀與祂的弟子都是外出托缽化緣的,化緣所得的食物要全部吃完。所以據經典記載,佛陀與祂的弟子沒有齋葷之分。不過,佛陀卻訂下具有三個戒律定義範疇的「三淨肉」,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
  後來當佛教傳到了中國梁武帝的時代,梁武帝的師父保志公禪師慈悲不殺生斷酒戒肉,梁武帝才推行吃素食的制度。所以,一直到了今天,大家都有錯覺,認為佛教徒應該是吃素的。這是華人才這麼認為。在西藏、泰國、緬甸、尼泊爾、日本的佛教徒都是有吃肉的,沒規定佛教徒一定得吃素。《華嚴經》記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皆能成佛」。眾生分成有情眾生及無情眾生。有情眾生指的是人、馬、豬、羊、動物等;無情眾生指的是石頭、花草樹木等。所以,折斷一朵花和殺了一頭豬,都是同等殺生,因為佛性是平等的。佛陀說過:「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 所以,在吃喝之前,都應該時時做超度。
  不偷盜:簡單來說,只要是不屬於你的,你拿就是偷。上師舉一個例子說,有些人趁人家不注意,故意把別人的東西弄掉在地上,然後再宣稱不屬於任何人而佔為己有,這也算是偷盜的一種行為。
  不妄語:妄語就是不真實的話不能說,出家人不打妄語。但是如果你是出於幫助別人或救人的本意而說善意的謊言,是可以的,不算犯戒。
  不邪淫:在佛教的戒律裡,有分正淫和邪淫。經典裡有記載所謂的「四非」,非人、非時、非地、非器,若犯了就是邪淫。非人是指行房的對象不是夫妻,或者是你付錢做交易的。非時就是行房的時間要避開初一十五、佛誕(真佛宗弟子以八大本尊聖誕為主)、日蝕、月蝕等。非地就是不可以在墳場、寺廟、醫院或荒山野嶺等地行房。什麼是「非器」?根據佛經所說陰配陽就是合,所以男要配女。若是同性就是「非器」。但是師尊曾說:同性戀是有因緣的,一切眾生皆平等,從來沒有分別及差異。
  不喝酒:戒律分兩種,分別為實戒和虛戒。殺盜淫妄就是實戒,代表你做了就是犯戒。而喝酒是虛戒,意思就是如果你喝酒喝醉了,去犯了殺盜淫妄,你就真的犯了戒。所以,修行人要儘量少喝,因為酒會亂性。
  與此同時,持戒的構成也分為戒法、戒體、戒行、戒相。戒法就是去明白五戒。戒體就是明白了戒律之後去奉持戒法的意志。戒行就是順著守戒律的意志去守戒律,身、口、意三業得到清淨。戒相就是守戒的決心圓滿,能夠善自護持。比如說在修行路上遇到不順,但是總能守住自己的本心,就是一個戒相。
◎釋蓮熅金剛上師也開示,與我們分享發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要有成佛的心,緣眾生緣佛果,發願做利益眾生的事,讓眾生成就佛果得到永恆的快樂。行菩提心就是去實現。
  《華嚴經》曰:「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下種子。所謂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上師說,道場是一個發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平臺,讓我們去學習、去付出、去修行、去改變、去自度度他。上師也分享說,還未出家前有到道場服務,進入了理事會也參與了很多法務,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心中會有很多一團團解不開的疑問,這就是我執。比如說別人做的不如你所願,你就會不開心。所以我們要保持著「沒有什麼是自己擁有」的想法,在人事上其實是沒有對錯的,只有因緣。我們千萬不要把別人的煩惱變成自己的煩惱,別人的無明變成自己的無明。在道場服務,盡力而為就好,佛菩薩會有安排的。我們所遇到的障礙不是讓你被考倒的,而是一步一步讓你成佛的。「菩薩不為自身,求無上菩提。而為救度眾生,取無上菩提。」菩薩不為自己成佛而修行,菩薩是為了眾生而修行,這就是菩提心。真正做到發菩提心,行菩提心者就會得到無上功德,產生福報。
◎此外,獅城雷藏寺的致龍講師也開示說,福田靠修不靠求。
  就如《地藏經》裡所說的有唸經功德和造像功德等,講師舉例說,要求地藏菩薩可以唸《地藏經》或彩畫菩薩形象或造菩薩像等,而不是空求。修福之餘,也時常警惕自己不造業,自修菩提證佛果。許多財神也是菩薩慈悲化現的,所以財神才會賜福給發菩提心,喜歡利益眾生的弟子。
◎獅城雷藏寺的獅豐講師開示說,繼前一天釋蓮熅金剛上師開示說發菩提心要種下種子,我們也要確定種子是種在肥沃的土壤上,確保它有被灌溉而能夠茁壯成長。
  講師舉例說,有的人剛皈依,聽了師尊開示生起歡喜心就是種下了種子,但是修行到了一半就放棄種子就沒有發芽了,又或者修行到了某個階段遇到了障礙,對根本上師失去信心而放棄,那麼發芽的種子就不會開花結果了。就算種子發了芽長成了樹也會遇到狂風暴雨,所以身為佛弟子要常常警惕自己學佛路上,要當一棵屹立不倒的樹,就算遇到狂風暴雨,折斷了樹枝也要保持堅定的心去行菩提心才能成佛。講師舉例說,世界最珍貴的沉香樹,是受到各種傷害才能結成香。講師也提到,有些人沒有把種子種在土壤上而是沙灘,所以無法發芽。這是指有的人皈依了但是不守戒也沒有每日一修。也有的人把種子種在洋灰下,就是指有的人皈依了但沒發菩提心沒真正去聽佛法。最後,講師也分享說要把佛法融入生活,必須先做到讚歎隨喜功德。我們要時常對比我們好的人事物,產生讚歎的心,而不是忌妒。因為忌妒就是指自己沒有才會產生的,這也是一種因果,換個角度想,比自己有福的人,都是前世修得比自己苦,才享有今世的福。比如說法會的功德主們,所以我們要感恩他們。

左起蓮熅上師、蓮鳴上師帶領禮佛禮敬壇城諸尊蓮鳴上師賜福哈達給功德主蓮鳴上師加持令牌及供品區獅城雷藏寺法會同修一景蓮鳴上師做加持蓮鳴上師賜授灌頂法會供品壇城一景法會供品壇城一景

相關文章

華光雷藏寺法務通告

tbnews7

傳承永續 法燈長明

tbnews7

亙古不變的真佛傳承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