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2024
溫哥華真佛報
焦點 真佛副刊

《淺釋了凡四訓》 第三篇「積善之方」 祖先積德積善 將來子子孫孫一定大發


文/明朝袁了凡

  (編者按:《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進士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誡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讀了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實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本文採用民初黃智海先生白話闡釋,期盼本報讀者閱讀以後,人人都能懂得趨吉避凶,立命改運之方,一切光明吉祥。)

  《易經》上說:積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福分喜慶的事。例如,從前姓嚴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兒,許配給孔子的父親;就將孔家所做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來;覺得孔家祖先所積的德,多而且長久;所以預知孔家的子孫,將來必定會大發。後來果然生出了孔子。還有,孔子稱讚舜的孝,是不平凡的孝順,孔子說:像舜這樣的大孝,不但祖先要享受他的祭祀;並且他的世世代代子孫可以保住他的福德,不會敗落。春秋時代的陳國,就是舜傳下來的子孫,足以證明舜的後代興發得相當長久。這都是非常確實的說法啊!
  現在我再以過去發生真實的事情,來證明積善的功德。有一位做過少師的人,姓楊名榮,是福建省建寧人。他家世代是以擺渡為生。有一次,雨下得太久,溪水滿漲,水勢洶湧橫衝直撞,把民房都沖失了,被淹死的人順著水勢一直流下來。別的船都去撈取水中漂來的各種財貨,只有少師的曾祖父和祖父,專門去救水裏漂來的災民,而財物一件都不撈,鄉人都偷笑他們是傻瓜。等到少師的父親出生後,家道也漸漸的寬裕了。有一位神仙化做道士的模樣,向少師的父親說:「你的祖父和父親,都積了許多陰功,所生的子孫應該發達做大官。可以將你的父親葬在某一個地方。」少師的父親聽了,就照道士所指定的地方,把他的祖父和父親葬下。這座墳,就是現在大家所知道的白兔墳。後來少師出生了,到了二十歲就中了進士。一直做官,做到三公裏面的少師。皇帝還追封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與少師一樣的官位。而且少師的後代子孫,都非常興旺,一直到現在還有許多賢能之士。
  浙江寧波人楊自懲,起初在縣衙做書辦,心地非常厚道;而且守法公平,做事公正;當時的縣官,為人嚴厲方正,有一次偶然打了一個囚犯,一直打到血流到地上,縣官還是不息怒;楊自懲就跪下,替囚犯向縣官求情,請縣官寬諒那個囚犯。縣官說:你求情本來沒有什麼不能放寬的,但是這個囚犯,不守法律,違背道理,不能教人不生氣啊!
  楊自懲一邊叩頭一邊說:在朝廷中已經沒有是非可言了,政治一片黑暗、貪污、腐敗,人心散失已經很久了,審問案件若是審出實情,尚且應該替他們傷心,可憐他們不明事理,誤蹈法網,不可以因為審出了案情,就歡喜。若是存心歡喜,恐怕會把案件忽略弄錯。若是生氣,又恐怕犯人受不住打,勉強招認,容易冤枉人。既然歡喜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發火呢?
  那縣官聽了楊自懲的話,非常感動,面容立即和緩下來,不再發怒了!講到楊自懲的家裏,是很窮的;但是他雖然窮,別人送他東西,他一概不肯接受。碰到囚犯缺糧,他卻常用許多方法去弄一些米來,救濟他們。有一天來了幾個新的囚犯,沒有東西吃,非常的餓,他自己家裏剛巧也欠米。若是拿來給囚犯吃,那麼自己家人就沒得吃了。如果只顧自己吃,那麼囚犯又餓得很可憐,沒有辦法,便同他的妻子商量。他的妻子問他說:犯人從什麼地方來的?從杭州來的。沿途熬餓,臉上餓得沒有一點血色;就像一種又青又黃的菜色,幾乎可以用手捧起來。
  因此,兩夫婦就把自己所存的一些米,用來煮稀飯給新來的囚犯吃。然後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做守陳,小的叫做守址,做官一直做到南北吏部侍郎。大孫子做到刑部侍郎。小孫子也做到四川按察使。兩個兒子,兩個孫子,都是名臣;而當今有兩個名人楚亭和德政,都是楊自懲的後代。
  從前明朝英宗正統年間,有一個土匪首領叫作鄧茂七,在福建一帶造反。福建的讀書人和老百姓,跟隨他一起造反的很多。皇帝就起用曾經擔任都御使的鄞縣人張楷,去搜剿他們。張都憲用計策把鄧茂七捉住了。後來張都憲又派了福建布政司的一位謝都事,去搜查捉拿剩下來的土匪,捉到就殺;但是謝都事不肯亂殺,怕殺錯人。便向各處尋找依附賊黨的名冊,查出來凡是沒有依附賊黨,名冊裏還沒有他們姓名的人。就暗中給他們一面白布小旗,約定他們,搜查賊黨的官兵到的那一天,把這面白布小旗插在自己家門口,表示是清白的民家,並且禁止官兵不准亂殺。因為有這種措施而避免被殺的人,大約有一萬人之多。後來謝都事的兒子謝遷,就中了狀元,官做到宰相。而且他的孫子謝丕,也中了探花,就是第三名的進士。
  在福建省浦田縣的林家,他們的上輩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歡做善事,時常用米粉做粉糰給窮人吃。只要有人向她要,她就立刻給,臉上沒有表現出一點厭煩的樣子。有一位仙人,變作道士,每天早晨向她討六、七個粉糰。老太太每天給他,一連三年,每天都是這樣的布施,沒有厭倦過,仙人曉得她做善事的誠心,就向她說:「我吃了妳三年的粉糰,要怎樣報答妳呢?這樣吧,妳家後面有一塊地,若是妳死後葬在這塊地上,將來子孫有官爵的,就會像一升麻子那樣的多。」
  後來老太太去世了,她的兒子依照仙人的指示,把老太太安葬下去。林家的子孫第一代發科甲的,就有九人。後來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非常多。因此,福建省竟有一句:「如果沒有姓林的人去赴考,就不能發榜。」的傳言。意思是講:林家考試的人多,並且都能考中,所以到發榜,榜上就不會沒有姓林的人。表示林家有功名的人很多。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

法王蓮生活佛最新法會信息

tbnews7

華光雷藏寺/浩然精舍聯合舉辦 戶外浴佛慶典暨母親節午餐園遊會

tbnews7

大準提佛母的啟示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