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C
加拿大溫哥華
06/16/2024
溫哥華真佛報
師尊文集導讀 焦點 蓮慈上師作品

「師尊文集導讀」第299冊《八旬老僧筆記》 – 無來無去

《千江映月》

「師尊文集導讀」第299冊《八旬老僧筆記》
無來無去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佛最新著作第299冊《八旬老僧筆記》,附標題「述異見聞」。師佛一生在傳法度眾的過程當中,演化很多很多不可思議的奇聞異事,可以說是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極之神奇且精彩的。不只師佛一生的經歷是奇蹟的演化,皈依師佛的弟子們,也是大開眼界,腦洞智慧大開,跟著親耳聆聽,甚至見證無數天上地下的神奇。不得不信,這冥冥之中不只是我們的存在,還有四聖界的存在,十法界的一些真實事蹟,在師佛身邊,隨處可見,隨時可聞,教人讚嘆不已。
  我相信很多弟子自皈依後,在蓮生活佛的座前,學到這一生學不到的東西,也見聞了這一生不可能聽到的事蹟,應該每一個人的進步都是不可思議的。不管修法修了多少,精進或者不精進,可以說見聞覺知都在不斷的擴充當中。師佛已經不知不覺從青年到壯年,進入了八十歲的老年時期。在過去的時段講述世間法,講述了密法的四加行、上師相應法、本尊相應法,隨著眾生的根性,以及智慧的開發,這些年所講的法,越來越深奧,無上密大法,甚至大圓滿法。給眾生不斷的灌頂,不斷的教化,到今天寫書已經超過300冊。在第299冊書中,師佛把師徒之間的互動,心靈的溝通,身心相應的一些事蹟都收存在這一本書中。儘管我們過去聽過,或者是未聞,理解或不理解,師佛都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在文字般若的傳播中,用各種方法不斷的重複,旁敲側擊,不斷引導,十萬分慈悲耐心的一再教化,希望大家在某一個時刻,某一個文字當中,能夠開悟,最後證果。祂的著作每一篇都是好文章,每一篇都是師佛的心血,每一篇也是祂的期許,開卷真的有益。
  這一篇「無來無去」,雖然在過去的298本書中也有寫過類似的內容,但是,我發現這一次有更深入的智慧教導。「臺灣的高僧,廣欽老和尚,離世的時候,講了一句話:無來無去無代誌。(臺語)我沒有來,也沒有去,什麼事情也沒有。」廣欽老和尚這一生臨走的時候,就是這麼簡單一句話,他沒有來,也沒有去,根本什麼事情都沒發生。「我聽了這句話,心中大大震憾,這不是一般人講的出來的。」確實,在離世的時候,一般人是悲慘痛苦,甚至抱怨,不願意走。但是一位高僧要走前,講完這句話就瀟灑地走了,確實了不得。師佛說:「這是:證道。我這個八旬老僧,很佩服廣欽老和尚,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無來無去無代誌。」其實這句話就是得證的真實語。師佛在很多本書中,都是以一代高僧廣欽老和尚為模範,非常尊崇廣欽老和尚。到師佛八十歲時,仍然在懷念廣欽老和尚,而且欽佩不已,這是師佛尊師重道的一個體現。
  「據蓮慈上師說:當年黃教第一百世甘丹赤巴法王來西雅圖拜訪師佛。一位是藏傳教法王,一位是漢人法王(盧師尊)。甘丹赤巴法王談起對師佛的印象,只用簡單的二個字讚嘆:一、Simplicity(純淨)二、Humanity(仁慈)。」師佛引用我說的話,確實,我久不久也會記得,黃教第一百世甘丹赤巴法王當年來西雅圖參訪師佛的那一幕。因為我本身有這個因緣,以《真佛報》社長的身份去採訪他。那時候,黃教甘丹赤巴法王跟祂的侍者天青格西,千里迢迢來到西雅圖雷藏寺拜訪師佛。師尊師母供養祂們吃飯,相談甚歡。在密苑裡,我問甘丹赤巴法王:「請問您對我們師尊蓮生活佛的印象如何?」祂用英文講很簡單的二個字:「Simplicity and Humanity。祂是一位實修的大成就者。」我到今天都還記得,這位法王對我們師佛的最高評價。雖然那個時候我根基尚淺,出家不久,但是很奇怪,聽到這簡單的話語,我居然一輩子都記得,而且覺得很了不得。果然,師佛這一次在書上,這麼多年後祂才加以解釋,覺得特別歡喜跟珍貴。「我理解到:純淨是出世的。仁慈是入世的。」這個解釋非常到位,「出世」跟「入世」的這兩句話就是法王對師尊的評價。「我(盧師尊)請大家:意會一下。我個人是這樣想的,『純淨』就是『無來無去無代誌』。
  底下是師佛更深刻的解釋,這就是西藏大成就者甘丹赤巴法王,跟漢人法王蓮生活佛,和顯教證道的成就者廣欽老和尚,三位證果的聖人一致的智慧相通。「我(盧師尊)在過去說法中提到四身:真身。法身。報身。應身。(這是佛的四身)而『真身』包含『法、報、應』三身,真身是不動的,真身是佛性,也就是空性,是『無來無去』。至於其他三身,有來有去,但亦如夢幻一般,不過是幻化而已。」師佛以前沒有這樣講,現在進一步講,真身是佛性、空性,就更明白了。原來分別在這裡:佛菩薩的法、報、應三身也是幻化,像夢幻一樣。有時看到,有時沒看到,有時來加持,有時沒有,如來如去。師佛在最後一句點明:「如果證了道,也只是真身。」也就是說,修行人終其一生,修出來最後的究竟成就,就是「證道」,既使證了道,也只有「真身」。這樣看起來,「真身」即是「佛性」,也即是「空性」,是「無來無去」。這樣去理解,理上很清楚,也容易記下來。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依什麼證道:一、真空(第一義空),真空妙有。」這是很重要的口訣。看起來幾句話,但它卻是師佛證道的依止。第一依止「真空」,這「真空」就是第一義諦。而所謂的「真空」,就是「真空妙有」。「真空」,第一義空,是究竟空,是出世的。祂證道是因為有真空,還有妙有,所以是出世當中還有入世的因緣,依出世跟入世因緣一起來證道。因為人不可以離開世間而能夠輕言證道,所以要證道講的是「真空妙有」。「妙有」是因緣空,而「真空」是如實空。如實,就是實相空,也就是第一義空。「二、無相。一切相皆是虛妄,全是一合相,分開就沒有了。(無自性)」法界的一切相都沒有自性,因為沒有自性,事實上就是虛妄的。所以,一切相虛妄,如此來修,證得無相三昧,就進入了出世的無相道,由此當中去修去行,就能夠證道。「三、無作。無為而為。」所謂無作,師佛說,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為而為」。師佛曾經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無作」,並不是什麼都不作,什麼都放棄,這「無作」是「無為而為」。知道一切是空,知道所作也是空,但還是要去作,以空性行一切法,就是行因緣法。「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就是以這樣的智慧去做一切事,萬法都是依因緣而生,所以是依因緣而生有所作為行一切法,最後因緣滅了,一切皆空。一切因緣有生滅,而佛性無生滅,佛性永遠恒持恒在。所以,依佛性的空性來理解,事實上等於沒有作,因為它是虛幻,是暫時的一合相。因緣滅了就會分開,就沒有這件事了。所以,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三無漏學,就是「空、無相、無作」。而師佛在這裡也是以出世來行入世之事,就是依佛陀的三無漏學,一生去入道、修道,最後證道,這就是師佛依佛陀所教的證道法門。
  「我認定,娑婆世界的一切相,全是虛妄的,連盧師尊也是虛妄的。」這句話是師尊的真實語。弟子們認為,世界確實真實存在,我們所面對的,所看到的,都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看到的盧師尊,也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如果弟子們不能超越這些與生俱來的認知,終不能開悟,也不可能解脫的。所以,師佛八十歲還要重複的告訴弟子們,弟子們的認知要跟師佛一樣,認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就是《金剛經》裡的四句偈,也是解脫的四句偈。有「我」一定有「人」,所以要打破人我的觀念;「無眾生」是沒有空間,眾生代表廣大無垠,就是廣大的世界,是空間來的。「無壽者」是時間,講到壽,就有數字,因為時間空間都是人自己設定限制自己的,事實上根本沒有時間性。我也沒有,他人也沒有,時間空間統統不存在。依人、依眾生、依壽者去限定,才有十法界。事實上,整個法界沒有人我,沒有時間和空間限制,是無垠的,根本沒有十法界,只有「一真」法界,那就是「佛性」,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傳給我們的真實的智慧,也是我們學佛最重要,要打破的觀念。
  師佛再一次打破我們的觀念:娑婆世界的一切相,都是虛妄的。連我們最尊敬追隨的盧師尊,也是虛妄的。「既然全部是虛妄,就是無來。既然全部是虛妄,就是無去。」祂要你用這個邏輯來想,沒有人我,怎麼會有來又有去?沒有眾生,怎麼會有來又有去?「一切事全是做夢一般,悟後全是空空,」一世因緣一場夢,當你領悟全是空之後,師佛說:那就是廣欽老和尚的「無代誌」,哪有什麼事情發生?廣欽老和尚哪有出生?廣欽老和尚哪有走?所以是「無來無去無代誌」。
  「我於是證明:無干涉!」這是用盧師尊的話來講的,是師佛自己的領悟。師尊在很多本書中都寫過,我要走的時候,只有一句話:「無干涉!」這是師佛證道的話。干涉是什麼?干擾,牽涉,就是拖拖拉拉的牽絆。師佛說,我證道的一句話就是「無干涉」,完全沒有牽纏,多瀟灑?!,證道的人最後講的話,都是瀟瀟灑灑走一回,無來無去,完全無干涉。而普通人是生生世世牽牽纏纏不斷,所以,修行人就是要能斷,學習佛的智慧,不斷也要斷。剪不斷的時候就要用,放不下的時候也要用,離不開的時候更要用,要解脫,當然要用。

相關文章

恭賀真佛宗無上法王聖尊蓮生佛 八十聖壽 暨 文集超三百 雙喜大慶

tbnews7

真佛報數位版1530期2024年6月13日

tbnews7

恭賀真佛宗無上法王聖尊蓮生佛 八十聖壽 暨 文集超三百 雙喜大慶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