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C
加拿大溫哥華
01/22/2025
溫哥華真佛報
真佛副刊

真實的虛擬世界 虛擬的真實世界

文/育文
  三維立體電影從五十年代誕生至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是根據人類雙眼成像不同的原理,佩戴立體眼鏡,觀眾就可看出逼真的三維效果。如果說三維電影只是在平面螢幕上成像,那麼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三維的空間呈現虛擬的三維影像,已經成為現實。真三維的誕生,已經跳出二維空間,能夠在三維空間顯示三維立體影像,營造出具有全視景、多角度、多人同時欣賞逼真的三維立體影像。
  現在流行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是運用計算機模擬科技產生一個三維的虛擬世界,可以提供使用者如同真實世界中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的模擬,使用者可以和這個空間的事物進行互動,可以隨自己的意志移動,並具有融入感與參與感。去年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在臺北小巨蛋舉辦虛擬實境《如果能許一個願》紀念演唱會。透過虛擬實境技術,讓鄧麗君重新站回舞臺上,與實力派歌手費玉清隔空對唱,其真實效果,甚至令在場有些粉絲淚流滿面。虛擬實境技術也曾使已故「流行樂之王」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復活」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14 Billboard(告示牌)音樂獎頒獎典禮上,虛擬麥可載歌載舞、栩栩如生,贏盡了掌聲與熱淚。
  科技的發展,無疑使虛擬的世界越發真實。筆者並非科學達人,本文也無意探討科技。但以筆者半文盲的科技認知:無論二維螢幕上的三維電影,還是後來真三維立體技術,以及以假亂真的虛擬實境,都無非通過科學的手段,「欺騙」人類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以呈現出真實的虛擬世界。
  筆者時有呆想,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何嘗不是虛擬的真實世界。我們的夢境本來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雖然人們大多身在夢中不知是夢,無論在夢裏的感受多麼真實,醒來也是一無所有。密教主張修夢,蓮生活佛有傳授睡夢大手印,教導我們知夢、轉夢、修夢,在夢中成就。就是要明白其本為虛幻,並能自主而夢觀成就。
  而真實的現實世界,祖師們常常把之比喻為夢,所謂人生大夢,知世如夢等等。《金剛經》云:「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如此看來世界仍是虛幻。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無非是被我們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所欺騙,使我們誤以為是真實的,與科技的虛擬世界有幾分相似之處。所以佛法教我們殺六賊。達到《心經》所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如此才能進入更深層的意識,才會真相大白。
  道理說起來常常天下無敵,做起來就無心無力,修行自古多歧路,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修行人迷失在虛幻的世界中,以假為真、認賊作父。我們接觸的鈔票、住的房子,開的汽車是那麼的真實,如何是虛幻,男女的肌膚之親是那麼的真實,如何是虛幻。高高在上,眾人擁戴的感覺是那麼的真實,又如何是虛幻?開悟者們所述的虛幻世界,我們怎麼感覺得並非虛幻或者虛幻得那麼過癮呢?大成就者蓮生活佛有很多口訣教我們去偽存真,其中有兩招筆者覺得非常實用。其一是:「一切都會過去」。其二是:「把自己抽離,以旁觀者來觀察自己。」師尊旅居北美,當然也有英文口訣:「I don’t care anything.」
  以筆者為例,有時俺家師姐逆加持我時(當然一切都是我的錯),筆者常常想著風雨過後,應當會是彩虹(一切都會過去),心稍安。但有時暴風雨實在有些猛烈,於是可以祭出第二招:把自己抽離。猛然發現風雨飄搖中的那個男生,與我無干涉,心中廓然開朗,未現彩虹,已見彩虹。所謂的逆加持,何嘗不是修行的助力,當感恩之。
  「一切都會過去」,多麼殊勝的口訣。得意時不必語無倫次,失意時也無須呼天搶地,因為「一切都會過去」。在自己迷失之前,把自己抽離,於是旁觀者清:「我」的榮辱得失窮通,竟然和「我」毫無幹涉。人生本是一場虛擬的遊戲,虛擬的人物、虛擬的故事、當然,虛擬的結局。虛擬的喜怒哀樂,虛擬的悲歡離合,虛擬的生,還有,虛擬的死。我們尊重遊戲規則,都在認真地遊戲著,卻大可不必把虛擬遊戲當真。「一切都會過去」。

相關文章

「空瓶論」省思

tbnews7

密法營學員心聲

tbnews7

檢討自己的過失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