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C
加拿大溫哥華
01/31/2025
溫哥華真佛報
娑婆交流道 焦點

究竟如何是「萬法唯識」? 「俱舍論」及世親菩薩告訴你


世親菩薩

文/蓮花明博

  在還沒有討論到這篇文章的正題之前,先引述一段佛世尊的說法:「……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當時佛大弟子舍利佛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十諸山,穢惡充滿。」梵王則認為是舍利佛,心落在邊見,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不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千百珍寶嚴飾,如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舍利佛立時讚歎:「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
  佛告舍利佛:「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當是時,大眾多人,皆得無生法忍,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是一段佛世尊施展神通,使未能修習甚深禪定的眾生,而暫時起剎那成就證量,至覺悟到「外相」與「心」、「意」、「意識」運作而建立的重要見關鍵。
  而「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就是「唯識學」發展下來的重要基礎。討論到「唯識學派」,卻不能不研究「唯識學」的先軀導引:「俱舍論」。印順導師亦曾對「俱舍論」作深度探討而加以讚揚。
  「俱舍論」的作者世親菩薩與本宗師佛在過去世中有甚親切關係。「俱舍」可意譯為「藏」。在世親的觀點:「俱舍論」就是一切法所收藏處。「俱舍論」分九品,前八品講述一切法「有漏」與及「無漏」的種種運作,最後一品則闡明「一切法」中「無我」。強調法界業力實有,但是眾生所執的「我」卻是「虛妄分別」而成立,無永恆的本質,亦無獨立的自性。「眾生」所認識的「自我」,只是因緣和合,虛妄分別而建立。「法界業力」實有,而「眾生自我」則空,就是「俱舍論」的主旨。
  「俱舍論」雖然是世親菩薩所作,但我們卻不可以把世親的證量與及研究範圍,局限在「俱舍論」之所述。世親在「唯識學」方面的著述,例如「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又如世親在彌勒菩薩「慈氏學派」:「慈氏五論」方面的研究與註疏,就更能表達出世親菩薩在佛學上的成就及貢獻。而「俱舍論」則可以作為菩薩在「小乘」佛學理論方面的破冰之作,「小乘」亦有其重要性及可取者,亦是佛子所須要理解的論著。其實,世親在「小乘」著述中談論到「苦」,認為世間「苦」、「樂」參半,這是與「小乘」論師所強調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世間事一切皆「苦」截然不同。世親的「小乘」觀點:「苦」、「樂」參半而不定,已是有大乘中道觀的影子。
  引述世親所述:「……如聚蘊定是假有,若爾,應諸有『色』、『處』亦是假有。『眼』等『極微』,要多積聚成生門故,此理非難,多積聚中,一一『極微』,有因用故。若不能者,由『根』、『境』互相運作而產生『識』,此實非理……。」此處就特地點出「識」的重要性,而「識」其實就是「根」的功能及利用,與「根」如「眼」、「耳」……等器官本體不同,不應混為一談。在「根」、「境」、「識」中,奠定了:「外境」依「心識」而顯現,而「心識」則依「外境」配合「業力」的運作而起分別。這就是「唯識學」的起點。小明的女朋友是黑人,在大眾眼中,就是普通的一名黑妹,但是小明卻常常讚這黑妹皮膚光潔亮麗。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麼說。再以水為例:為什麼天人見如琉璃,餓鬼見似濃血,眾生則以之飲用。「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作用。
  在「唯識三十頌」中,世親解說「內識」與「一切法」(外顯現)的關鍵如下:「……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轉,此能變唯三:謂『異熟』,『思量』及『了別境識』……。」即是謂聖者解說佛法,用假設施來作比喻,說有「我」、「法」都是依「內識」所變現而產生,而能變的「識體」,只有三類,就是「異熟」(阿賴耶識):「指異時而成熟,或異類而能成熟果」之作用,「思量」(末那七識,妄執自我)及前六個了別境識。而這些「識」種子,恆轉如瀑流,須修習至「阿羅漢」果位才能捨離「我」、「愛」、「執」等等縛束。眾生在輪迴界混轉,隨著各種習氣,成立種種「妄想」,「遍計」,「猜度」,又由「依他性」: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於無我中,執有實我,於無法中,執有實法。不了解,眾緣和合而生,但卻是假有,無永恆的實體,亦無不變的自性。
  唐三藏玄奘法師在「八異規矩頌」中講述「阿賴耶識」為「……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指出「阿賴耶識」在眾生分段生死的作用,眾生在輪迴界分段生死中,由現行習氣所造之「善」、「惡」業,反薰第八識,而八識「阿賴耶識」有攝受,隱藏、持續,執持各種功能。眾生出生時是第八識先來,死時卻是第八識最後去。而眾生的因緣果報,就是「識」的運作而引起。
  「萬法唯識」的見地,在修習禪定方面,引用師佛《定中之定》所述:「……一般人不是天生的大根器,一定要由有所緣開始修。先修念住,就是把念頭住在一個對象上。例如數息觀,也就是觀呼吸,守住念頭。……」在《三摩地玄機》中,「……『數息法』──對治散亂。『不淨觀』──對治貪。『慈悲觀』──對治瞋恨。『因緣觀』──對治癡。觀修的益處:『數息觀』能得『靜定』。『慈悲觀』能增『福德』。『不淨觀』增長『出離』。『因緣觀』體會『空性』。不執著。一切煩惱斷盡。」
  「XX」及跟隨者,就是未了悟世親菩薩、師佛及聖者所傳的道理,著重「外相」種種小靈小驗,再加以謊言迷惑眾生,對「外境」執實,利用極度「貪」、「瞋」、「癡」的鬼眾,「凶鬼」、「餓鬼」、「惡鬼」,謗佛、破法,害眾生,甚至對環境造成災害,引出森林大火,弄得多人受害,精神錯亂。自身及眷屬都陷地獄。就是偏離了「正法」,不能腳踏實地,按「次第」依止師佛修行。回頭是岸,不能取巧,不可作誑妄謊言。否則身陷地獄,萬劫不復。

相關文章

恭祝 師尊 師母 新年健康快樂 請佛住世 長住世間 恆轉法輪

tbnews7

恭賀 師尊 師母 新年快樂 佛體康泰 請佛住世 恆轉法輪

tbnews7

真佛報數位版1563期2024年1月30日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