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冰
2014年的12月,《讀者文摘》中文版又出了一本特別編製的<經典閱讀特輯>,其中收錄的十六篇精彩雋永的故事,全是從過去數百期的雜誌中選出來的。
也許是2014年已近尾聲,我特別偏愛的是那篇曾在1954年12月號刊登過的,由霍華德‧C‧謝德牧師所撰述的「金黃與象牙色桌布」。他寫的是發生在一位年輕牧師身上的動人故事。
牧師雖然相當年輕,而他服事的教堂卻已有悠久的歷史。多年前,那座修建得美侖美奐的教堂也曾有過輝煌的歲月,那時,人們不分貧富貴賤都會齊聚在那兒做禮拜,而且,上台佈道、到教堂祭壇前祈禱的名人也絡繹不絕。而這時候,教堂所在地的區域早已繁華不再,而教堂也有了老舊破敗之相。但年輕的牧師和他的妻子還是深具信念,他們覺得,祇要透過粉刷、裝修,教堂一定可以令人刮目相看,重新再恢復昔日的榮光。
但是十二月下旬的一場劇烈的暴風雨給這座教堂帶來了慘重的災情,特別是祭壇後方的內牆上,有一大塊灰泥因飽受暴雨的侵蝕而崩落在地,令牧師夫婦大為懊惱的是,他們可以收拾滿地瘡痍,但卻惶然不知該如何去遮掩牆上的大洞。面對眼前的困境,牧師的妻子哭了起來,因為再過兩天就是聖誕節了。
那天下午,心情低落的牧師夫婦,參加了一場為青少年團契所舉辦的義賣會。當拍賣官打開一只盒子,抽出一條漂亮的黃金象牙色蕾絲桌布,這條將近四公尺半長的桌布,看來十分精緻但不夠時尚,現場只有幾個人在毫不熱絡的喊價,而此時牧師的腦海中突然靈光一現,他馬上出價六塊半美金,買下了那條桌布。
他把桌布帶回教堂,釘在祭壇後方的牆上,桌布的大小剛好遮住了那個破洞!又由於桌布細膩的繡工熠熠生輝,讓整個聖壇營造出絕佳的神聖、華美的節慶氣氛。牧師開心不已,這才又開始去準備聖誕夜佈道的內容。
就在聖誕夜當天將近中午的時候,牧師打開教堂大門,他看到巴士站前有位婦人佇立在寒風中。牧師對她喊著說:「巴士要再過四十分鐘才會來!」他接著就邀請那位婦人進教堂避寒。
婦人告訴牧師,當天早上她從城裡到這兒來,為的是去一個富裕家庭面試一份家教的差事,不過因為她是戰爭難民,她的英語不夠標準,所以未獲聘用。
婦人坐在長椅上,不停地搓揉著雙手取暖,同時也歇歇腳。過了一會兒,她低頭祈禱。當牧師開始調整那塊蓋住牆洞的黃金象牙色桌布時,她剛好抬起頭來,隨即突然起身走上通往聖壇的台階。她凝視桌布,牧師笑著告訴她暴風雨所造成的損害,但她根本無心去聽,反倒逕自捻起桌布,讓吃驚的牧師去看繡在桌布上面的姓名縮寫。她用著很肯定的語氣對牧師說:「這是我的!是我宴客的桌布!」她還說:「外子特別請人在布魯塞爾為我訂製的!世上不可能有第二條!」
接下來她又告訴牧師,她來自維也納,因為和丈夫反納粹而決定離開祖國。有人勸他們分頭走,於是丈夫先送她搭上前往瑞士的火車,跟她約定等自己一安排好把家當運過邊界的事,馬上就來跟她會合。她萬萬沒想到,這一別竟成了永別,因為後來她聽說她的丈夫已死在集中營裡。
她一直覺得當初沒跟先生一起離開是她的錯,她感慨地說:「或許這些年的漂泊就是對我的懲罰!」牧師試著安慰她,同時要她把桌布帶回去,但她沒肯收下。沒多久,她就離開了教堂。
平安夜當晚,群眾開始湧入教堂,這塊黃金象牙色的桌布,很自然的成為大家目光的焦點,它在燭光的映照下,更顯得出奇的完美。
禮拜結束後,牧師站在門口,許多人在告別前都跟他說,整個教堂看起來真是美極了。這時有位長相斯文的中年人卻面露疑惑的神色,他是當地的鐘錶匠。
「真奇怪!」他帶著些微異國的口音對牧師說:「許多年前,內人──願上帝讓她安息,和我就有這麼一塊桌布。她鋪在我們維也納家裡的餐桌上……」說到這裡,他的臉上泛起笑意,然後又加添了一句:「只有主教來家裡吃飯時才能用!」
牧師瞬間激動起來,立即把當天稍早有位婦人到教堂的事告訴他。
吃驚的鐘錶匠緊抓住牧師的手臂。他焦急地問:「真的嗎?她還在人世?」
牧師帶著鐘錶匠,很快聯絡到面試過那位婦人的家庭,接著兩個人乘車進城,就在聖誕節的破曉時分,這對不知經歷過多少個悲傷聖誕節的夫妻終於團圓了。
謝德牧師在文末寫道:「至此,對所有聽聞這則故事的人而言,暴風雨造成教堂牆上破了個大洞的喜樂涵義了了分明。當然,人們稱之為奇蹟,但我覺得您也會同意,這是因為感恩的時節到了!」
我喜歡這個溫馨的故事,它給我的啟示是,雖然人生無常、世事滄桑,但一旦當我們駐足回首(特別是在一年將盡的時刻),我們會發現,其實自己仍然擁有很多,那時心中充滿的是無限的福祉之感,還有深深的感恩──感恩上天所恩賜給我們的種種圓滿。
previous post
next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