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C
加拿大溫哥華
02/03/2025
溫哥華真佛報
焦點 蓮慈上師作品

師佛的十念(上)

文/蓮慈金剛上師
  師尊第252冊文集《三摩地的玄機》中「十種有助禪定的念」一文,師尊在短短的二頁文章中,包含了佛陀的四念處、文殊菩薩的四空念,和師佛指出的十種想念的內容。事實上,這個題材講起來,是要寫上厚厚的幾大本書都不一定寫得完。如果不是師尊蓮生活佛以其大智慧將百千本經濃縮成一篇精華,大家很難從厚厚的經典中找出重點。這篇文章融合有小乘、大乘、菩薩乘、金剛乘,可以說是顯密法門諸思想均包含在其中。這本書是學佛修行者,尤其是修禪者必讀之作,讓我們來看看這十種有助禪定的念是什麼?
  一、念佛。念佛自然會想到佛的莊嚴,從而攝心使身心清淨。所以,莊嚴佛身即是幫助念佛。最近華光雷藏寺和浩然精舍重新裝飾佛像金身,令眾生看了自然肅然起敬,心生歡喜地贊歎和禮拜,即是增長念佛之意。
  二、念法。法是佛的智慧,念法自然可增長佛慧。
  三、念僧。僧是戒的代表,念僧自然可守戒律,令自己的行為不偏差。看到出家人穿的僧衣,和代表戒律的袈紗,提醒自己警覺,不會升起世俗的妄念。
  四、念戒。時時想念五戒、十戒、菩薩戒、出家戒等種種的身口意的戒律,可使身心安定。不能禪定是因為身心不能安定、守戒故,所以念戒可幫助自身戒行圓滿,自然可入禪定。
  五、念施。常常提醒自己做布施的行為,幫助自利利他,無形中自然增長自身成佛的功德。
  佛陀的教旨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眾善奉行即是念施。念施在學佛的過程中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念施才能生起救度眾生的菩提心,菩提心即是成佛之本。   
  布施除財施和法施以外,還有一種是身的布施,即是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智慧和體力奉獻給菩提事業。關於布施有一點提示,我發覺,在做布施時,人們常常會摻雜一些世俗的觀念在其中,這個觀念就是──較量。
  在布施當中,人們因為計較高低、大小、得失、利弊等等,所以常常中途而廢,從而失去了念施的利他意義。比如道場裡一個工作崗位有新的義工加入,那麼舊的人就會認為自己不那麼重要了,從此可以休息退出不做了,這就是計較的結果。多一個人幫忙,是多一份力量,應該合作,將工作完成得更盡善盡美才對,而不是多一個人,自己就減一個。佛菩薩的家庭變大,度的眾生愈多,應該更歡喜地做得更多更好才對,否則,如果一個道場只要幾個人就夠了,也不用開道場度眾生了。
  我曾問一些過去發心做義工的同門,為什麼不願意再做的理由,他們的回答總結起來無非是因為是非,或俗事太忙,或是推說已經有人在做了。其實發心與不發心,與有沒有人障礙、有沒有人嫉妒、有沒有人稱讚,有沒有頭銜和職位,有沒有是非統統無關,這些本來就存在,並不是因為發心才生出來的。還有一種自認為比較高尚的理由是不做功德想,所以做不做義工無所謂。布施不做功德想是三輪體空的菩薩精神,正因為不做功德想,才更應該發心投入去做無我的布施才對。總之,不發心或發心而中途退卻的,無論有多少理由,無非都是世俗人的「計較」罷了。
  我認為,今生能有幸皈依蓮生活佛盧師尊,得師佛救度出輪迴之苦,應當感恩發心回饋才是,不應該用世俗的較量之心來報答佛恩、師長恩和眾生恩,如此才算是聖弟子啊!

相關文章

恭祝 師尊 師母 新年健康快樂 請佛住世 長住世間 恆轉法輪

tbnews7

恭賀 師尊 師母 新年快樂 佛體康泰 請佛住世 恆轉法輪

tbnews7

真佛報數位版1563期2024年1月30日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