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C
加拿大溫哥華
02/03/2025
溫哥華真佛報
焦點 蓮慈上師作品

化解冤結的道理

文/蓮慈金剛上師
  中國古代的思想教育家孔子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做人名言,出自《論語》: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在別人身上。要推己及人,將自己代入對方身分來思考,以待己之心來待人。
  做人尚且如此,學佛行菩薩道更應如此,處處想著為他人,這樣就種下了善因,將來就有善果。自己不想要的,丟給他人去痛苦,這樣就造了惡因,將來結惡果,自有冤親債主來討債。
  現在造下惡因,將來機緣成熟,惡果加倍償還。因為,業會望風增長。自己所造的惡業,有時候雖然看起來不大,但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推移,經過多少年甚至多少世之後,當業果回到自己身上時,已經是不知多少倍的大,可能遠遠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所以,化解冤結,事先防範才是治本。
  很多善信同門懂得用報名法會和燒紙金等方式,來化解冤結,其實這已經是在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是看到苦報時,才會產生恐懼和害怕,而菩薩則是還沒有做下去之前,就已經知道會產生惡因,菩薩避免造惡因,所以不會有惡果。佛子學佛以後,慢慢也應該學習菩薩的智慧,不能總是在惡業造成之後才去彌補,而是要有理智和智慧,去防犯即將發生的惡因。自己在平時的行為處事上,多為他人著想,就不會有冤親債主,要化解的冤結,也會大大地減少。
  很多方法可以讓我們化解惡果,關鍵是看自己願不願意用心去做。現在多用點心,將來少一些苦報,現在不用心,將來苦報償還不停,這一世償不完,下一世繼續償;在人間償不完,更甚到地獄繼續還。所以,修行人真的要好好的慎言慎行,一言一行可助人,也可害人。
  因果的道理,正是化解冤結的道理。

相關文章

恭祝 師尊 師母 新年健康快樂 請佛住世 長住世間 恆轉法輪

tbnews7

恭賀 師尊 師母 新年快樂 佛體康泰 請佛住世 恆轉法輪

tbnews7

真佛報數位版1563期2024年1月30日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