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2025
溫哥華真佛報
焦點 真佛副刊

《淺釋了凡四訓》 第三篇「積善之方」 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是善 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惡


文/明朝袁了凡

  (編者按:《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進士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誡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讀了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實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本文採用民初黃智海先生白話闡釋,期盼本報讀者閱讀以後,人人都能懂得趨吉避凶,立命改運之方,一切光明吉祥。)

(文接第1224期第14版)
他的佣人要他不要再送了,但是包憑說:「只要觀世音菩薩的聖像,能夠安好,不被雨淋,我就是赤身露體又有甚麼關係呢?」和尚聽後流著眼淚說:「施送銀兩和衣服布匹,還不是件難事,只是這一點誠心,怎麼容易得到呀!」
後來房屋修好了,包憑就拉著他父親同遊這座佛寺,並且住在寺中。那天晚上,包憑做了一個夢,夢到寺裏的護法神,來謝他說:你做了這些功德,你的兒子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官祿了。後來他的兒子包汴,孫子包檉芳,都中了進士,做到高官。
浙江省嘉善縣有一個叫做支立的人,他的父親,在縣衙中的刑房當書辦。有一個囚犯,因為被人冤枉陷害,判了死罪;支書辦很可憐他,想要替他向上面的長官求情,寬免他不死。那個囚犯曉得支書辦的好意之後,告訴他的妻子說:「支公的好意,我覺得很慚愧,沒法子報答;明天請他到鄉下來,妳就嫁給他,他或者會感念這份情分,那麼我就可能有活命的機會了。」
他的妻子聽了之後,沒別的辦法,所以就邊哭邊答應了。到了明天,支書辦到了鄉下,囚犯的妻子就自己出來勸支書辦喝酒,並且把他丈夫的意思,完全告訴了支書辦。但是支書辦不願意這樣做,不過究竟還是盡了全力替這個囚犯,把案子平反了。後來,囚犯出獄,夫妻兩個人一起到支書辦家裡叩頭拜謝說:「您這樣厚德的人,在近代實在是少有。現在您沒有兒子,我有一個女兒,願意送給您做掃地的小妾。這在情理上是可以說得通的。」
支書辦聽了他的話,就預備了禮物,把這個囚犯的女兒迎娶為妾,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叫支立,才二十歲就中了舉人的前茅,官做到翰林院的書記,後來支立的兒子叫做支高,支高的兒子叫支祿,都被保薦做州學縣裡的教官。而支祿的兒子叫支大綸,也考中了進士。
以上這十條故事,雖然每人所做的各不相同,不過行的都是一個善字罷了。若是要再精細的加以分類來說,那麼做善事;有真的,有假的;有直的,有曲的;有陰的,有陽的;有是的,有不是的;有偏的,有正的;有一半的,有圓滿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難的,有易的。
這種種都各有各的道理,都應該要仔細的辨別。若是做善事,而不知道考究做善事的道理,就自誇自己做善事,做得怎樣有功德,那裏知道這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造孽。這樣做豈不是冤枉,白費苦心,得不到一些益處啊!我現在把上面所說過的,分類來加以說明。怎麼叫做真假呢?從前在元朝的時候有幾個讀書人,去拜見天目山的高僧中峰和尚,問說:佛家講善惡的報應,像影子跟著身體一樣,人到那裡,影子也到那裡,永遠不分離。這是說行善,定有好報,造惡定有苦報,決不會不報的。為什麼現在某一個人是行善的,他的子孫反而不興旺?有某一個人是作惡的,他的家反倒發達得很?那麼佛說的報應,倒是沒有憑據了。
中峰和尚回答說:「平常人被世俗的見解所蒙蔽,這顆靈明的心,沒有洗除乾淨,因此,法眼未開,所以把真的善行反認為是惡的,真的惡行反算它是善的,這是常有的事情;並且看錯了,還不恨自己顛顛倒倒,怎麼反而抱怨天的報應錯了呢?」
大家又說:「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善惡那裡會弄得相反呢?」中峰和尚聽了之後,便叫他們把所認為是善的,惡的事情都說出來。其中有一個人說:「罵人,打人是惡;恭敬人,用禮貌待人是善。」中峰和尚回答說:「你說的不一定對喔!」
另外一個讀書人說:「貪財,亂要錢是惡;不貪財,清清白白守正道,是善。」
中峰和尚說:「你說的也不一定是對喔!」那些讀書人,都把各人平時所看到的種種善惡的行為都講出來,但是中峰和尚都說:「不一定全對喔!」
那幾個讀書人,因為他們所說的善惡,中峰和尚都說他們說得不對,所以就請問和尚,究竟怎樣才是善?怎樣才是惡?
中峰和尚告訴他們說:「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惡。若是做的事情,可以使別人得到益處,那怕是罵人,打人,也都是善;而有益於自己的事情,那麼就是恭敬人,用禮貌待人,也都是惡。所以一個人做的善事,使旁人得到利益的就是公,公就是真了;只想到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就是私,私就是假了。並且從良心上所發出來的善行,是真;只不過是照例做做就算了的,是假。還有,為善不求報答,不露痕跡,那麼所做的善事,是真;但是為著某一種目的,企圖有所得,才去做的善事,是假;像這樣的種種,自己都要仔細地考察。」
怎樣叫做端曲呢?現在的人,看見謹慎不倔強的人,大都稱他是善人,而且很看重他;然而古時的聖賢,卻是寧願欣賞志氣高,只向前進的人,或者是安份守己,不肯亂來的人。因為這種人,才有擔當;有作為,可以教導他,使他上進。
至於那些看起來謹慎小心卻是無用的好人,雖然在鄉里,大家都喜歡他;但是因為這種人的個性軟弱,隨波逐流,沒有志氣,所以聖人一定要說這種人,是傷害道德的賊。這樣看來,世俗人所說的善惡觀念,分明是和聖人相反。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

恭賀 師尊 師母 新年快樂 佛體康泰 請佛住世 恆轉法輪

tbnews7

真佛報數位版1561期2024年1月16日

tbnews7

法王蓮生活佛最新法會信息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