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文
筆者生活的澳洲,是個買瓶醬油都要開車前往的國度,人們幾乎每天都離不開車。一項調查顯示,澳洲「路怒」現象普遍。大約五分一的司機承認,曾故意追別人的車以恐嚇對方。將近九成的司機承認有路怒行為。這些行為包括鳴笛、謾罵、追車、粗爆換道等等。對於普遍的路怒行為,專家分析道,路怒的發生一方面是個人原因,如自身的壞情緒。另一方面也受當時外在環境影響,如交通阻塞、惡劣天氣、甚至他人的犯錯、挑釁等等。人們不可能在工作場所憤怒,這是霸凌行為;也不可能在家中憤怒,這是家庭暴力。而在汽車方向盤後惡言相向其他司機,或者在網絡世界當「鍵盤俠」,發洩心中的憤怒,人們可能認為安全省錢得多。
蓮生活佛認為,「修行即修心,生活就是修行。」開車也是一種修行,當我們遇到不好的情緒,或者處於糟糕的外在環境,應該學會自我轉化。而不是開車時發洩,或遷怒到他人身上。也不必因為其他駕駛者有意無意的錯誤,而咄咄逼人,理所當然追他九條街,再義無反顧的回嗆。而當別人把憤怒發洩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應該守住自己的心,反省自己是否有錯,不因對方的憤怒或外在環境,影響到自己的心態。儘量降低而非提升對方的憤怒情緒。把原來憤怒的磁場轉化為祥和的磁場。做到境隨心轉,而非心隨境轉,這都是修行的功力。
古人說:「靜處練氣,鬧處修心。」事實上,世事的歷練,更能檢驗行者自身的修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外在惡劣環境、別人的挑釁、批評、甚至八方毀謗。此時正是檢驗我們行者修行功力的時候。是隨波逐流,你怒我也怒,來而不往非禮也;還是包容、忍辱、無爭、如如不動、心如止水,最後既沒評判的人,也無被批評的我。這是在檢驗我們行者修行的功力。著境即煩惱,離境即菩提。而事實上,「八風吹不動」當然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一屁打過江」卻常常成為殘酷的現實。理論跟實踐常常有距離,練嘴跟修心往往兩碼事。修行仍未成功,我等還需努力。
人們自從呱呱墮地起,就開始習慣性向外,我們眼睛向外看,耳朵聽外面,意識留意外面的事物,關注旁人的言行。而修行則要求我們運用思維,如身、口、意清淨,懺悔自身過失,以至數息屏氣,返觀內視,氣脈明點等等,無不是向內用工夫,到最後皈依自性。人們由於慣性的外向思維,因此指責別人很容易,反省自己卻很困難。故古人有「小人無錯,君子常過」之說。
與其浪費寶貴光陰去批評與反批評,或者在反評判上再批評,不如專注開發自己的內心。師尊常常強調:「作為真佛行者,有把握往生才是重點,其餘都是浮雲。」當我們都認為自己總是對時,應該多想想師尊的「懺悔論」:「我每天都會懺悔。」當我們非要爭個我是他非時,應該多想想師尊的「月球論」:「一個人在月球上,又有誰對誰錯呢?」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與其互貶,不如自修。修行如開車,祝君愉快駕駛,安全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