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2024
溫哥華真佛報
娑婆交流道

讀《來自佛國的語言》之外法修持

文/育文

  蓮生活佛曾強調:弟子的修持,依《來自佛國的語言》、《三摩地玄機》和《至尊的開悟》這三本書很重要。《來自佛國的語言》主要講外法修持、氣脈明點的修持。《三摩地玄機》詳細寫禪定過程及進入三摩地的方法。而《至尊的開悟》當然顧名思義點明開悟的訣竅。筆者認為這三本書的出版順序已暗含玄機,連在一起竟可解讀為:蓮生活佛用《來自佛國的語言》闡述《三摩地玄機》,以教人達到《至尊的開悟》!此書對修行的方方面面都有完整而簡練的論述,並有之前並無透露的重要口訣。以下是筆者閱讀後的小小心得。
  一、若練神功,上師居功。古人說:「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修行的第一步是什麼?書中開篇已說明:如要修行認識「明師」是第一口訣。有明師才可以教我們在有限的光陰裏有效率地修行,能夠減少歧途從而成功有望。「而開悟的師父,才可引領弟子開悟」。故認明師為修行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而密宗最重傳承,重視三味耶戒、一皈依。密宗的明師當然是指根本上師,活佛在《上師瑜伽法的法義》文中,闡明根本上師的重要性,也說明視師如佛、才能成佛的意義所在。根本上師是加持根本,在行者修行的過程中是第一重要。
  二、雖有外力,亦須自力。我們有緣得遇明師(蓮生活佛),也有了修行方法(真佛密法)。那麼行者本身要具備什麼條件才容易成功呢?書中寫道,若要修行「菩提心」是第一等重要。發菩提心的一個重要口訣,是「自他互換法」,把別人看作自己,自然會關愛別人,更不會陷害別人。學佛的人若離開菩提心,就是「學魔的人」!同時行者修行也應具有「出離心」。要明知世間一切無常,最終也是無所得。求名逐利終是空,唯有解脫是正途。要解脫當然需要「出離心」。除了「初發心」,行者修行也要有「長遠心」,師佛教我們要保持長遠心,須明白世上萬事萬物,全在「無常」之中,修行是做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事情,並常常提醒自己,熱情才不會冷卻,才會有持續修行的恒心。因此行者本身應該有「菩提心」、「出離心」、「中觀正見」,還有持續修行的「長遠心」才容易成就。
  三、實修密法,須明方法。我們在實修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師佛認為實修中最重要的是專注力,因為「人能守一萬事畢」。而專注力的訓練,並非一朝一日,而是經年累月,甚至一生一世的實踐。書中說到密教「加行法」,是密教的「築基」,非常的重要。「加行法」中的觀想、持咒、念誦等都可以訓練我們的專注力。密教「四部法」,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部。「事部─專一。行部─離戲。瑜伽部─一味。無上部─無修」。期間修行次第是「由繁而簡,由粗而細,細到沒有,就無上上」。仔細體會可知密宗頗具科學的修行原理。書中教我們密宗修行應從「事部」入手,其繁雜的儀軌、細節等,有利於行者訓練自己分散飄移的念頭,催於專注而達於:「一」。
  四、相應合一,全是這「一」。我們修法都希望相應,如何才能修行相應?活佛認為要相應就是合一。密教修「相應法」,是藉觀想(意)、手印(身)、咒語(口)。三者合一,清淨,進入三昧之中與上師、本尊合一、無二分別。而長期訓練的專注力正是達成合一的條件,當你有足夠的專注力,才可以完全投射在本尊的身、口、意上。正如「佛陀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因此我們只要實修「一」,就可達到相應合一的境界。關於這個「一」。師尊起碼有四篇文章於此有關,計有:《人能守一萬事畢》,《「相應」即是「合一」》,《一切為「一」》,《清淨是一》等。可見師尊非常重視這個「一」,對行者的實修非常的重要,讀者宜一一細心體會。
  五、紛飛雜念,但歸無念。人們從出生開始,就沒有一刻停止過思想,就算修行也難免雜念紛飛。我們打坐有時也會表面平靜、內心翻滾。師尊說到:「不要說初學是如此,老修也是如此,有些人一生都是如此」,可謂道出不少行者的心聲。書中提到不同的派別有不同的方法應對雜念,如持咒、觀想、意守等,專注深入自然妄念減少,另外「止觀雙運」的方法也是非常實用,可謂各施各法。修行其實就是妄心與真心的拉鋸戰,「減一分妄心,就現一分真心,妄心一除,真心全現」。師尊的口訣是:「世上一切都是無常。我根本不存在(無我想)。無生想。世上一切皆大幻。想一想這箇,妄念雜思就自自然然的減少了,一直到澄清為止。」書中亦教我們觀自身「空明」,以達到「內外雙絕。物我兩忘。本來面目出現」之境界。
  其實書中內容雖精煉卻異常豐富,本文不過是筆者小小體會。此書亦以頗大篇幅說明氣脈明點的修持,拙認為也是重點所在,詳情請留意拙文「讀《來自佛國的語言》之氣脈明點」。

相關文章

究竟如何是「萬法唯識」? 「俱舍論」及世親菩薩告訴你

tbnews7

究竟如何能入「中道」 月稱菩薩「入中論」導引

tbnews7

「眾生」都是「佛」? 「眾生」都能成「佛」?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