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真佛記者 曉曉
病業是世間最苦的事。依照佛法甚深微妙的觀察,很多人身體不好,其實是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尤其當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特別難以治療,或什麼樣的藥都用不上,並且越治療越可怕的時候,就說明了前世造的業果已經出現在身體上了。不過師尊蓮生活佛仍然教導弟子:「我這個人有病先找醫生,實在是沒辦法,再來求三本尊、求五佛、求護法。」
近期,「真佛宗博士教授團」成立了「附屬醫護團」,旨在致力於上師、法師、同門的醫療諮詢關懷、救護支援及相關資源之募集。目前該組織由16位醫生、3位藥師、1位心理師兼護理師,及2位護理師組成,未來也希望能有更多學有專精的同門發心加入。
本文介紹的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副教授林香汶博士,正是「醫護團」的主要創始成員之一。
《台灣首位本土訓練的臨床藥師》
個性積極熱情、說話堅定自信,是林香汶博士給人的最初深刻印象。她,求學過程順暢,一路從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唸到台灣大學醫學院藥學研究所醫院藥學組碩士(臨床藥學研究所前身),並於2008年拿到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藥學管理研究所的博士學位。
林香汶博士的專長是臨床藥學、藥學管理,她還是台灣本土訓練,第一位被醫院正式認定的臨床藥師。
一般讀者對於「臨床藥學」和「臨床藥師」這兩個專有名詞或許很陌生。所謂「臨床藥學」,是在上世紀六零年代起源於美國。當時由於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的損害,給許多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痛苦和沉重的負擔,因而促成了臨床藥學的誕生和發展,把過去傳統的藥學教育重點由「藥」轉向「人」。而應運而生的「臨床藥師」,則扮演一個終極協調者的角色。相較而言,傳統一般藥師是在藥局中,根據醫師的處方調劑藥品,核對處方中的劑量及用法是否正確、藥物間是否有交互作用、給藥途徑是否正確、是否有重複用藥的情形。但臨床藥師必須走出藥局、踏入病房或進入社區,直接參與照護病人的工作。他們與醫師一起巡房與病人直接溝通,瞭解病情,當醫師診斷出疾病考慮用藥時,臨床藥師即能根據各類藥物的特性,配合每位病人的臨床狀況提供藥物治療的建議。
林香汶博士說,臨床藥師的出現,無疑給藥物的充分運用、藥物治療的合理、安全、有效及經濟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近年來很受到臨床醫師的歡迎。美國藥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在各機構或單位執業的臨床藥師,所以在美國一些大的醫療中心,普遍設有臨床藥學服務機構,一名或幾名醫師也必須配一位臨床藥師共同工作。在台灣,藥學教育也於近年開始走向六年制的臨床藥學教育,雖然臨床藥師現在還沒有那麼普遍,但也越來越多,大的醫院可能有十幾位,小醫院也有一、二位。
當年林香汶博士獲得碩士學位後,即留在台大做兩年臨床藥學及教學訓練,然後回母校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任職臨床藥師及藥物諮詢組組長;後來從美國博士學成回台,她又當了幾個月的督導藥師,然後才專職教學研究工作,主授科目為臨床藥學、臨床藥學案例討論和實證藥學等。
林香汶博士任教的中國醫藥大學,簡稱中國醫或中醫大、中醫。校本部位於台中市北區,原為中國醫藥學院,2003年8月改制為中國醫藥大學。在2012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上,為台灣中部大學之首,超越各公私立大學。而該校的最大特色,就是中藥及西藥的合併使用。林博士指出,在美國的醫學院是幾乎不學中醫藥的,中國醫藥大學則曾是台灣唯一設立中醫學系的大專院校,藥學系的中藥是必修科。目前教學國際化的走向更趨明顯後,越來越多的外國學子造訪該校學習針灸、中醫藥,像林博士指導的外國學生中,每年都會有一或二位是遠從美國專程來學中藥的。
平時,林香汶博士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除了教學外,她還必須自我學習,隨時更新醫藥資訊;也常在下班後或休假時參加各種醫藥相關課程或給予演講,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好在她具備一顆熱誠的心及堅強的毅力,總能將事情安排的井然有序。尤其在課堂上,林博士採用的是新式教學法──問題導向學習或翻轉課堂。以前的教室是老師上課、學生聽課,翻轉課堂則是角色交換,學生先在家裡把該看的上課材料讀完,到了教室,老師不再老套的照本宣科上課,而是大家一起做討論。誠然,在求學過程中,若能對一些重要的內容,通過辯論、提問、研討等方式,來探求它的究竟意義,這樣所獲得的知識,才能深植腦海中。林博士欣慰地表示:「很多同學即使畢業很久,都還會記得我和我的課;更重要的是,他們連學習的內容也記憶猶新呢!」
《貼心父母的孝順女兒》
林香汶博士生長在台中一個小康樸實的家庭裡,父親林廷吉、母親簡鳳長年經營計程車行。據林母回憶,生意最興旺時,公司有二十多輛車靠行,她每天光接電話就十幾個小時,總要忙到晚上九、十點才停歇。好在他們的三女一子都很乖巧,每每下課後先到車行吃晚餐,然後就自動回家讀書休息了。
林母簡鳳師姐佛緣深重,跟著先生皈依師尊三、四十年;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實修不斷。「我那時才40歲左右,皈依後有深入,每週五都與廖上師(今香華雷藏寺住持蓮傑上師)前往玄行堂共修,回到家都快半夜了。」林母接著說:「我覺得修法回來後很好,好像精神都會很集中,有時候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也會在佛菩薩面前哭給祂們聽。數十年來,我只修上師相應法一門而已,並且從頭到尾專持上師心咒,直到去年才加唸瑤池金母心咒。」
所謂「身教重於言教」。林母堅持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床認真修持真佛密法一小時,有空即持誦上師心咒的舉止作為,看在兒女的眼裡,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無怪乎林香汶博士說:「從小到大,不論在學業成績、運動或才藝等各方面,我總是努力做到最好,並順從父母的意思,不讓父母操心。當媽媽於我國中時說全家都要皈依師尊時,我毫無考慮的答應了。」
林香汶博士是林母最心疼的小女兒。2003年,當香汶決定暫時放棄優渥的醫院職位,隻身遠渡重洋去留學時,林家父母其實是萬分不捨的,但熬不過女兒的堅強意志,林母只能交代愛女,日後在異鄉若有不如意事,記得要唸《高王觀世音真經》,而平時有空也要多唸……等語。
林香汶博士果然了得!五年後,她順利地取得了最高學位,榮譽歸國。林母欣慰地表示:「我的話,香汶都有聽進去喔。」但當很多人都誇林博士很棒、很爭氣時,林母卻謙虛地回答對方:「一切都是佛菩薩幫忙、保佑的!」林母說,香汶去美國讀書時,家裡並沒有能力供給她很多錢,但女兒很快就申請到獎學金,凡此種種,歸結一句:「都是佛菩薩加持的。」當然,那段時間林母跑香華雷藏寺同修、唸經也更勤了。慈母心,溫馨情。只聽林母感懷地道出:「擁有香汶,我真的很感恩佛菩薩!」
近幾年來,林香汶博士的父親健康欠佳,72歲的林師兄與師尊同年,他從2012年開始洗腎,並且多次進出急診室、加護病房,及住院、開刀。平時每週三次,林母要陪著丈夫去中國醫藥大學洗腎。好在林博士的專長之一又是老人用藥,照顧父親比他人更得心應手。林母說:「真的還好有香汶幫忙打點。我現在每兩小時量師兄血壓一次,如果太高就打電話給香汶,看要馬上吃什麼藥解危。」而篤信真佛宗的林博士,除了盡力給父親用藥醫病外,也不忘時時持唸上師心咒及《高王觀世音真經》等。她表示:「由著姊姊素任的引導和媽媽的熱心修持,以及全家人認真的投入法會及相關活動,我們始終至誠的祈求師尊加持,心中總有無限的感動與感謝,父親也得以關關難過關關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