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蓮花文燦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對「因果」的運作,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及理解,所以謹慎行持,避免種下「惡因」,凡夫眾生則未明瞭「因緣果報」的運作,很多時就因為貪圖現世上一點好處,未能適當處事,而種下「惡因」。而「因緣果報」的運作甚為複雜,甚深微妙,凡夫難知。所以世間上顯現出來,很多時都是作惡行人,卻享有人天福報,而善人卻又寂寂無聞,甚至生活潦倒。
引用坊間傳言:「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這個卻又是很多時看到的社會現象。那又如何解釋呢?「因緣果報」的運作,微妙難知,更不是一時三刻的現世表現而能作出定論。所以佛世尊說「三世因果」:「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把「因果運作」推廣到長時間及不同空間的表現。
在這裡就轉載一段師佛定中所見及記錄:「天人禮枯屍」。師尊在定中覺察到一位天衣重裙,頭戴寶冠,容光煥發的天人,竟然禮拜一具躺在床上的枯寂屍體,而同時講述如下說話:「……汝是前生我,今吾天眼開……寶衣隨念至,玉食自然來,昔日汝愁苦,今吾得快哉,散花時再拜,世人莫驚猜。……」
「因緣果報」的運作,甚深微妙,唯佛能知。而戒律就是一切「修持」、「行持」的基礎,以戒為師,凡夫眾生,很多時就是貪圖一點現世上的好處,而行差踏錯。宗派內的「XX」事件,就是XX本身因為一點小靈小驗,能得現世一點好處,就與鬼為伍,「養鬼」、「供鬼」、「用鬼」,更加利用這些小靈小驗,迷惑眾生,把跟隨者推向地獄,謗佛、破法,害眾生,漠視因果,可悲啊。
如是因,如是緣,如是作,如是果。那麼,因緣果報的運作,是否可以定立成一個「金科玉律」般的規範呢?
這裡就要引進一段佛世尊在《大涅槃經》內的開示「……善男子,一切作業有輕有重,輕重二業復各有二;一者決定。二者不決定。……或有人言惡業無果,若言惡業定有果者,云何氣噓旃陀羅而得生天?央掘摩羅得解脫果?以是義故,當知作業有定得果,不定得果。……或有重業可得作輕。或有輕業可得作重。……是故當知非一切業,一定得如是果報,雖不定得,亦非不得。……」
簡單而撮要的解說是:業有輕有重,但卻不是重業一定重報,而輕業就可以輕報了事。業報不定,微妙難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XX及其擁護者所犯下,利用「養鬼」、「供鬼」、「用鬼」,謗佛、破法,危害眾生,以致宗派內多人為XX所害,輕者神智失常,重者掉了生命,就是彌天大惡業!怎麼辦呢?
真懺悔。改過自新。引用《六祖壇經》中懺悔品:「……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養鬼』、『供鬼』、『用鬼』,以『鬼』迷惑眾生……等等,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養鬼』、『供鬼』、『用鬼』,……以『鬼』迷惑眾生,謗佛、破法,害眾生者,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而凡夫愚迷,只重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能滅,而後過又生,罪上加罪,惡上加惡,如何了斷?」
對於業報的生起,對於「輕」、「重」業所成立的果報,佛世尊又有如下開示:「……一切眾生凡有二種──一者智人,二者愚痴。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令地獄極重之業現世輕受。而愚痴之人,卻把現世業轉到地獄重受。也就是說,智者對所犯下惡業,作真懺悔,期望導引所種惡業之惡果現世受。而愚痴之人,不知懺悔,以致於錯上加錯,把現世業推到後世重受,甚至生生世世都要受地獄苦果。」可悲啊!XX以及誤信XX的跟隨者,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要被愚痴迷染,請作智慧的決擇,否則身陷地獄,求出無期。師佛不捨一個眾生,就是苦海上的明燈,請珍惜,請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