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人員開示 真佛宗 蓮慈上師作品 電子書畏難不度退失菩提心 by 11/10/20120830 Share0 ‧釋蓮慈金剛上師‧ 密教根本十四大戒第五條「畏難不度退失菩提心」,這一條戒律從字面上解釋是:「害怕困難而不度,退失菩提心。」我覺得,如果在每個詞的前面加上一個「無」字,那麼這條戒的解釋將更有意義,即:「無『畏』無『難』無『度』無『退失菩提心』。」 菩薩度眾最重要的法門之一就是「無畏」。既然無所畏何來困難?所以是「無難」。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卻說無說一法;師尊蓮生佛盧勝彥也說:「我度眾五百萬,有度過嗎?」所以「度」即是「無度」。既然「無畏」、「無難」、「無度」,哪裡會有「退失菩提心」?菩提心即佛心,佛性也。佛性人人本俱有,何來言退?所以說「無退失菩提心」。 既然是「無畏、無難、無度、無退失菩提心」,為什麼還會有「畏難不度退失菩提心」之說呢?因為眾生用的是世俗的心,用世俗心去想、去做事,一定會有害怕。因得失故,怕失去、怕失敗,心中的秤永遠不平,所以才會有退失。 有人問師尊:「你為什麼不退出真佛宗?」師尊答:「左也是真佛宗,右也是真佛宗,上也是真佛宗,下也是真佛宗,前也是真佛宗,後也是真佛宗,你讓我往哪退?」同樣的道理,「所謂退失菩提心」,左也是菩提心,右也是菩提心,上也是菩提心,下也是菩提心,前也是菩提心,後也是菩提心,你讓我退到哪? 有人說,眾生難度。依照師尊所說:「哪有眾生可度?」眾生根本不需要我們去度,我們只是依緣去接近眾生而已。如果行者存有度眾生的心態,很可能反而是障礙眾生。所以說,佛子要做的是有智慧地與眾生共存,在共存的同時發出菩提心,僅此而已。 如果將標準再降低一些,就是「平常心」,俗話說:「平常心是道」。師尊說:「平常心接近『道』。」有平常心的人,不會因得失而害怕,順其自然故。 故行者平時多培養自己的平常心,自然就會慢慢契入無畏、無難、隨緣、隨分、隨喜、隨安的菩提心。 Share this:Facebook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