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C
加拿大溫哥華
12/23/2024
溫哥華真佛報
焦點 真佛副刊

七十三年前的回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一)

觀世音菩薩法相文/蓮紀法師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靈應度眾的事蹟,多如瀚海述不勝述。看別人的故事常感動得不能自已。最近突然想到我自己的記憶庫中,也有親身經歷的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的救苦救難真實故事。何不筆之於文廣傳於世,令初學佛子能由信入門,久學前輩更固道心。則幸甚矣!
  談到觀世音菩薩,我往往會想到我的外祖父浙江省嵊縣王石芾老先生。他是前清秀才識醫術,是地方士紳,平日喜歡隨緣施醫施藥助人。我母親三姐妹都受他的薰陶而信佛。外祖父特別崇仰觀世音菩薩,又擅念《金剛經》,一生以居士身修行,留下許多感人事蹟。外祖父世壽雖不很長,但最後往生之日他預知時至,交待我外祖母後,自己在佛堂誦經安然坐化而去。我對他非常崇拜。外祖父信佛修行,在家族中留下不少佳話。希望以後有機會寫出與大家結緣。
  我出生於中國抗日戰爭七七事變之年(一九三七年),今年七十九歲。自幼受母親及姨母的影響也禮拜觀世音菩薩。不過對觀世音菩薩百分之百的信心,是一生中經過大大小小多次親歷才建立起來的。
  我在炮火連天之中出生,註定了要當一名小難民。記得三、四歲時,在一次日機投彈機鎗掃射的空襲中,一家人正逃至一處墳場,環顧四周全無遮蔽之處,在萬分緊急中,我母親將我抱在懷裡,伏在一個旁有不少骷髏白骨的墳堆凹處。空中響著噠噠噠噠的機鎗聲,此時母親是決心以肉身為我擋子彈。這是我第一次知道,父母護育子女之恩,實是重逾須彌。
  我在這裡要敘述第一件觀世音菩薩解救我全家殺身之難,是發生於我大約六歲那年。我父親是中國國軍將領,當時在華南一帶領軍抗日。他因身處軍中不能攜家帶眷,只好讓我母親帶著我姨母等老老小小(包括我祖父當時近六十歲,我與姐、弟共三個幼童) 四處奔逃,自求多福。當時他可能為了心安,派了一位副官帶著兩名士兵荷鎗實彈跟隨保護我們。現在回想起來,這可能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安排!
  日軍侵華因軍隊數量有限,在大陸廣大地區只能佔點而無法控面。所以千千萬萬的中國難民,得以在點與點之間流竄保命。雖然如此因當時通訊極為落後,逃難中甚至連收音機都沒有。沒有人知道日軍到底在那裡。而且戰況一日數變,原來國軍控制地區,一夕間可能變成日軍的巢穴,山林原野隨時都可能出現日本兵。而日軍殘殺中國人的種種暴行,對難民造成極其恐怖的心理壓力。在此生命懸於一線的時刻,到處都是兵慌馬亂。我們這一大家子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到底要逃向何處?
  當時我們是輾轉流離於廣東省曲江縣一帶。我年紀雖小,眼看大人們六神無主、束手無策的樣子,自幼就深深感受到了「喊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的那種恐慌與無助。
  幸好母親自幼篤信觀世音菩薩,在逃難途中,她只要看到路邊有任何破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祂當作觀世音菩薩,跪下來問卜:「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東、南、西、北我們要向那裡逃?」得到答案就照著方向逃!就這樣憑著對菩薩無比堅定的信心,一次一次地問卜,我們也一次次地沒有落入日軍的羅網。
  一天,災難終於來臨了。當時我們正到了一處江邊。副官聽到馬路消息說,我們剛離開的地區已為日軍佔領。我們必須及時逆江逃離,否則非常危險。
  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立刻租了一艘舢板要船家逆流而上。水勢洶湧,船在逆流中行進得非常緩慢。大家心很焦急,但也慶幸又逃出了一劫。
  忽然上流如箭一般衝下幾艘舢板,船上的人向我們大喊:「日本人來了!日本人來了!」船家一聽立刻把舢板靠岸,丟下所有的人和行李,划著舢板向對岸逃命去了。
  我們一家人好像突然從天上跌到地下,天地都變色了。一面在想是真是假,一面急尋躲藏之處。突然前面路上跑來幾名中國士兵,面如土色、汗如雨下、槍也丟了、帽子也沒有,步兵的綁腿散了拖在後面,喘著大氣連聲喊說:「日本人來了!日本人來了!」
  我真佩服母親在此如迅雷急轟的情況下,居然第一個想到的,竟是副官和勤務兵的安危!她命令他們趕快逃命。副官猶豫了一下,終抵不過死亡的恐懼,帶著兩名勤務兵躲進山林去了。正在此時彎路盡頭揚起了陣陣塵土,塵土中夾雜著陽光在刺刀上反射的閃光,一隊穿土黃色軍服的日本兵約有一百多人,剛轉過彎路向我們站的地方列隊行進。那種足以令人窒息的景相,連同日本兵齊一的步伐聲,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仍在我的腦海耳中鮮明難忘!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

法王蓮生活佛最新法會信息

tbnews7

賀加拿大蓮慈上師獲頒英國王加冕勳章

tbnews7

2024年冬令愛心大行動 謝啟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