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C
加拿大溫哥華
04/18/2024
溫哥華真佛報
娑婆交流道 焦點

大乘密嚴經說佛所住地 究竟在哪裡?


文/蓮花文俊

  佛從善、巧、方便、利用不同種類法門,導引眾生入佛道,八萬四千義是形容其種類繁多,綜錯複雜。而《大乘密嚴經》卻是總集各大法門而為佛所說的一本重要經典。
  在「見」、「修」、「行」、「果」各個領域中的經典:
  例如在「般若」系列(證智,證空性)的經典如《心經》、《金剛經》,……,或是「事業法」、「懺悔法」如《金光明經》……,或是「一心法界,無盡緣起」的《華嚴經》,……以至「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唯識」、「法相」宗,與及「大」、「小」各種「中觀」思想,都可以用《大乘密嚴經》作為原頭。而經中提到的「轉依」方便法門,更是由凡夫,歷經「菩薩道」各個階層的修習次第,由凡夫進入「初地菩薩」,再通過各個修習關鍵,由「初地」到「十地」而現證「佛果」的觀修途徑。
  其他佛教經論,例如《大乘起信論》中提及的「一心二門」;「心生滅門」,「心真如門」,馬鳴菩薩在論中所描述到的由「心生滅門」轉依「心真如門」,用「唯識學」上的「道、名、言」來說:由「八識」的前「七識」(虛妄分別心)歸納入第「八識」(阿賴耶),(妙明真心),的修習過程,亦可以從《密嚴經》中導引而來。
  那麼,「佛」究竟住在何處呢?先引述一段《大乘密嚴經》的經文:
  「……法身得無盡,是佛之境界,究竟如虛空,心識亦如是,無盡無所壞,眾德以莊嚴,恆在不思識,諸佛密嚴土,……」
  在這裡,佛又引用了另外一個「各相」:「密嚴剎土」,對這個「密嚴剎土」,佛又有如下的描述:
  「……譬如瓶破已,瓦體而顯現,瓦破微塵顯,析塵成極微,如是因有漏,而成無漏法,如火燒薪盡,復於餘處燃,證如得轉依,遠離於分別,住於不動智,密嚴中顯現,……」
  這是佛對「密嚴剎土」的初步介紹,如何能成為「密嚴剎土」的一分子,如何能到「密嚴剎土」而在「密嚴中顯現」呢?佛有如下說法:
  「無生現眾色,不住諸世間,能斷一切見,歸依此無我,相續流注斷,無壞亦無生,能盡一切見,歸依此無我,諸惑皆已滅,寂靜不思議,能淨一切見,歸依此無我,……」
  再來,佛又強調如何能「常住密嚴剎土」:
  「……世間種種法,本來無我性,非由擊壞無,乃喻之所顯,如火燒薪已,於中自息滅,觀察於三有,無我智亦然,是名現法樂,內證之境界,……」。佛又說:
  「……依此入諸地,淨除無始惡,捨離世所依,出世而安住,其心轉清淨,恆居密嚴土。」
  在這裡,就引用本宗弟子常誦的《真佛經》:
  「……修行以無念為正覺佛寶,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為法寶,依真佛上師為僧寶,……」,就是能夠「恆居密嚴剎土」的重要口訣。
  到這裡,就要明示:「那裡是密嚴剎土!」
  引用《密嚴經》經文:
  「……譬如星月等,依須彌運行,諸識亦復然,恆依賴耶轉,賴耶即密嚴,妙體本清淨,無心亦無覺,光潔如真金,……」。
  「賴耶即密嚴」,佛恆在「阿賴耶」(妙明真心),而眾生從無始以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有:「妙明真心」,「性淨明體」。即是「智慧空性」。
  《大乘密嚴經》內,有介紹修行人追隨正法的步階如下:
  「……現法樂聖人,證自覺智境,功德轉增勝,自共無能說,現法諸定者,了達境唯心,得於第七地(遠行地),悉皆而轉滅,心識之所緣,一切外境界,見種種差別,無境但唯心,瓶依等眾幻,一切皆無有,心變似彼現,有能取所取,……不可得分別,性與分別離,體實是圓成,瑜伽者當見,意識緣於境,但縛於愚夫,聖見悉清淨,猶如陽焰等。」
  這裡就說明:佛恆住密嚴剎土,而密嚴剎土亦如宗喀巴大士所提到的:「非有非非有」,「真空妙有」,「無念」為正覺佛寶,由「無念」生「清淨念」,「無生而生一切」,修行人用細識心,細中之細更難尋,若到真個無尋處,方知凡心是佛心。
  諸佛眾生,唯一心矣,並無分別,眾生都是佛,眾生都能成佛。
  對於「供鬼」,「養鬼」,「用鬼」的,這是當頭棒喝,不要往「近邊地獄」走,要依止「正覺真佛上師」,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不要與「謗佛」、「破戒」,害眾生、敗壞正法者為伍,就自然成就「蓮花童子」,現證「摩訶雙蓮池」佛地。

相關文章

華光清明節禮梁皇懺 依六祖懺悔品發四弘願無相懺悔 冥陽兩利

tbnews7

真佛報數位版1521期2024年4月11日

tbnews7

談福分與功德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