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C
加拿大溫哥華
03/29/2024
溫哥華真佛報
真佛副刊 真佛宗

蛋頭學者的偏見 文/蓮花文洋

  盧師尊的一篇「文殊菩薩的異行」引來蛋頭學者的猛批,這位擁有博士頭銜的蛋頭學者,自許博古通今,妄想瞞天過海欺騙沒看過大藏經的讀者,其實連他自己也沒看過。可惜啊!遇到敝人算你倒楣,我不敢自稱博古通今,至少我會先看原版古文資料,不像你整篇文章都是在自言自語,連個成語典故也不會用,由此可見以你的中文程度如何能詮釋大藏經裡頭記載的「文殊菩薩的異行」呢?
  蛋頭學者為了掩飾自己看不懂古文,於是他就自創「毒牛奶理論」,他說例如有一杯牛奶參入砒霜,那麼這杯牛奶還能喝嗎?答案當然是不能喝!妄想以此歪理說服讀者大眾《大藏經》是偽經。敝人以《大正新脩大藏經》為例,總共二十六部約三千本經典,如果裡頭只有十本是「偽經」,那麼是不是其他兩千九百多本的經典也都是偽經呢?這種邏輯不通的偽科學才是害死人的毒砒霜,洋博士為了圓謊連歪理也說得像真的一樣!
  「文殊菩薩的異行」在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四冊《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已有完整的記載,那麼還有沒有古德高僧解釋過這個典故呢?有的!就是收錄在卍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七冊《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其中的第一則《文殊過夏》。洋博士大放厥詞聲稱要揭開盧師尊的真面目,這篇「文殊過夏」就是原典的古文註解,你看過了嗎?敝人再一次請教這位洋博士你看過這篇由曹洞宗高僧萬松行秀禪師的「評唱」嗎?為免你看不懂評唱二字,誤以為是評論唱歌之意,我先幫你註解一番,評唱:品評提倡古人之說也。如果還是看不懂,請您請教你的華〈中〉文老師以免又要鬧笑話也!
  說來真是天助我也,六月四日小弟我到雪蘆基金會當義工,基金會負責人林師姐拿了一本書給我看,書名就叫《禪學要籍請益錄》由廣文書局出版,翻開書本一看真令我喜出望外。之前為了駁斥這個亂寫一通的蛋頭學者,花了很長的時間查閱《大藏經》才把《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找出來,印證師尊所言不假真的有這段典故,想不到卻被他胡謅成盧師尊盜用古文欺矇世人。這種連經文出處都不知道的蛋頭學者,說真的我為他感到悲哀,為了辱罵盧師尊連佛經都可以曲解,難道連自己的學術素養,學者風範也可以拋棄了嗎?
  此書的第一則《文殊過夏》就是被這位蛋頭學者曲解成文殊菩薩到處犯邪淫的那一篇,請各位大德仔細看看曹洞宗高僧萬松行秀禪師對這段經文的註解,真相即可大白!
  原文恭錄如下:第一則文殊過夏
  舉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處過夏。(大人得自在)迦葉欲擯出文殊(小縣多官防)才近椎。乃見百千萬億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迦葉盡其神力。椎不能舉。(大庾嶺頭。不似今日)世尊遂問。汝擯那個文殊。(打云這個)迦葉無對。(早知今日成閑管。悔不當時用好心)天童拈云。金色頭陀。有心無膽。(慚惶銅面具。叵耐鑞愴頭)當時盡令而行。(和尚禪床。不多穩便)莫道百千萬億文殊。只這黃面瞿曇。也與擯出。(珍重天童與萬松)若能如是。不唯壁立真風。(是甚汙臭氣)亦令後人知我衲僧門下。著你閒佛祖不得(知君眼窄)。
  師云。梵語曼殊室利。此云妙吉祥。一曰濡首。或曰妙德。或稱童真。一曰法王子。蓋教中謂。信首文殊為小男。位後普賢為長子。梵語迦葉。此云飲光。一曰大龜氏。或號摩訶迦葉。揀異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波。此二大士。雖示菩薩聲聞。一是七祖佛師。一是宗門鼻祖。所為自恣日者。非謂夏末自縱放逸。律中恣舉見聞疑罪。文殊三處過夏。一月在王宮。一月婬舍。一月小童學。迦葉既掌叢林規矩。見伊破夏敗群。不可放過。佛果道。大象不遊兔徑。燕雀安知鴻鵠。法華道。乃至於王後宮。現為女身。而說是經。乃至虎穴魔宮。正好神通遊戲。一等自了漢。東行不見西行利。巧兒做處拙兒嫌。二祖所謂我自調心。非干汝事。迦葉內秘外現。舉椎欲罰。乃見百億文殊。盡其神力。椎不能舉。直饒踢倒靜樁。大似打破戽斗。誣人之罪。以罪加之。正賊走了。邏蹤人吃棒。所以世尊道。汝擯那個文殊。萬松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迦葉飲氣吞聲。大似啣冤負屈。贏得天童道。金色頭陀。有心無膽。金色者。昔有貧女。得一金珠。倩鍛金師。補佛像面。皆報金色。映奪天光。故號飲光。弊服五錢。乞食貧裡。小乘律中。行十二事。梵網經中。用十八物。故號頭陀。亦曰杜多。亦言抖擻。蓋振衣彈冠之義。天童點伊鵰心雁爪。能做不能當。當道掘坑。路見不平。所謂矢到弦上。不可不發也。把瞿曇一時擯出。且留迦葉看堂。既圖壁立真風。亦合權留佛祖。不見道。花又不損。蜜又得成。
(未完待續)

(文接第905期第14版)
萬松和尚評唱《文殊過夏》在文章括號裡已點出重點,敝人才疏學淺,身為後生晚輩實在不宜再做註解,所以只能在此提出敝人的拙見供各位大德參考。
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大迦葉尊者是禪宗初祖,兩人都是道行高深的行者,但是有某些行者只相信小乘佛法,認為大迦葉尊者依戒律趕走「犯戒」的文殊師 利有何不對呢?其實這就是見識不夠寬廣的結果,所以萬松和尚會說文殊師利是大人得自在,迦葉尊者是小縣多官防。迦葉尊者一起念想把文殊師利趕出僧團,為何 會看到百千萬億文殊,佛陀還問迦葉尊者:你要趕走那個文殊呢?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迦葉啊!那個地方沒有佛呢?要不要連我也一起趕走呢?」萬松和尚說得 好:「知君眼窄!」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迦葉尊者你只知死守戒律,不知活用戒律。」所以犯戒的是誰?聰明的人應該心知肚明,犯戒的人是迦葉尊者。
達摩祖師說:「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 時。」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心生便是罪生時」這一句對尚未悟道的行者,你是左想也不通,右想也不通的,迦葉尊者一樣犯了相同的弊病!
所以佛陀問迦葉你要趕走那個文殊,迦葉會無言可對。萬松和尚的註解:就是趕走這個犯戒迦葉啊!萬松和尚還將迦葉的心聲說了出來:早知道我今天會變成多管閒事,不如先把自己的心管好!看到這裡真是大快人心,這才是正確答案嘛!蛋頭學者你看得懂嗎?
第二段有提到一個典故,佛說法華經五千羅漢退席,為何會如此呢?因為羅漢無法認同佛陀所說的密意,「大象不遊兔徑,燕雀安知鴻鵠。」正是如此這般啊! 蛋頭學者說盧師尊文章中的「密,密,密。」是為了幫自己犯戒找藉口,請教這位洋博士你到底有沒有看過《法華經》呢?我知道你又會說《法華經》是偽經,請看 了經文再說吧!
以下恭錄數段經文給各位大德做為佐證:
一、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 禮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真 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二、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 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三、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四、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所以者何。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了。聞佛所說。則能敬信。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法王無上尊
惟說願勿慮
是會無量眾
有能敬信者
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止止不須說
我法妙難思
諸增上慢者
聞必不敬信
以上是《法華經》的部分經文,佛陀深知第一義諦法不是一般人可以信受的,所以佛陀才會說:「此輩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 是以不住。」;「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
換言之,蛋頭學者怎會相信,文殊師利可以變化成女生到國王後宮講經說法,而不是你自己瞎編的淫亂後宮!文殊師利還可以到妓院為妓女講經說法度化淫女, 你會相信嗎?當然以你的程度是不可能相信的,你心想文殊師利到妓院不是嫖妓還能做什麼好事,對吧!妓女一樣具足佛性,一樣可以修行成佛,你是不會懂的!
萬松和尚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以你的文筆來推斷你的智慧,絕不可能勝過這兩位大禪師,你拿什麼份量來評論文殊師利,我這樣說不過分吧!迦 葉尊者沒膽識到妓院去廣度妓女,那敢跑去國王後宮為王妃講經說法呢?所以迦葉看似受到委屈,但天童覺和尚則說:「金色頭陀,有心無膽。」
有道是半桶水響叮噹,半桶水博士特別喜歡賣弄自己的專長,商學院博士、心靈諮詢師、催眠治療師,這一長串的學經歷跟佛學一點也搭不上邊,你想用這些 「學問」來揭發盧師尊的「真面目」會不會有點可笑呢?妄想用這些學經歷來誤導讀者,以為你真的學究天人,你不覺得羞愧嗎?連禪宗初祖大迦葉尊者都無法測知 文殊師利菩薩的「真面目」,還被佛陀告知你要跟文殊師利道歉,你到底看到盧師尊什麼「真面目」?要不要也學學迦葉尊者知恥近乎勇承認自己的過錯,迦葉尊者 道:「吾已見文殊師利所現,假使我欲講說文殊師利智慧具足無有盡時,菩薩境界之行而無限量,我以無智故撾揵。」學者啊!學者啊!學者就是要學著點!那天你 真的開悟明心見著盧師尊的「真面目」,屆時敝人一定對你恭敬頂禮賠不是,原來你也是大菩薩啊!
最後敝人以萬松和尚圓寂前留下的偈語與你共勉:「八十一年,只此一語,珍重諸人,且莫錯舉。」錯舉不如不舉,作學問可以大膽假設,但也須小心求證,帶著偏見寫文章,只會玷污自己的學術地位喔!(續完)


相關文章

參加師尊「金剛薩埵護摩法會」感悟

tbnews7

普陀山之行感悟

tbnews7

佛陀的故事(4)

tbnews7

Leave a Comment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