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C
加拿大溫哥華
03/28/2024
溫哥華真佛報
健康 焦點

腳突然抽筋怎麼辦?


  【本報綜合報導】抽筋最容易發生在運動員、銀髮族、孕婦、靜脈曲張或周邊血管硬化等患者身上。一般人對抽筋的認識是,抽筋就代表缺鈣,因此拼命補充鈣片,但抽筋的狀況卻往往未見改善。事實上,造成夜半抽腳筋的原因非常多,專家葛瑞森(Scott Garrison)副教授將可能造成抽筋的八大原因歸納如下:
  1.足部受涼:夏天電風扇或冷氣直接吹腳,冬天半夜天氣偏冷,或是棉被沒蓋好,都容易造成足部受寒。
  2.運動過量:白天過度運動而肌肉太疲勞,或是肌肉肌腱拉傷。在運動時會消耗肝醣作為能量來源,當肝醣消耗過多卻沒有及時補給熱量,便可能造成腳抽筋。
  3.脫水、電解質失衡:長時間曝曬在炎熱大太陽下沒有防曬及適時補充水分,或是運動時大量出汗,身體流失過多水分和電解質。另一種情況是平時就很少喝水,身體缺水而半夜抽筋。另外,常常喝利尿的茶、咖啡也會造成身體缺水、電解質失衡。
  4.血液循環不好:久蹲、久站壓迫肌肉壓迫血管。另一種情況是睡著的時候腳經常屈膝,小腿肌肉比較短,沒有拉長,維持這個姿勢很久,那麼腳稍稍移動可能抽筋。而穿了一整天高跟鞋的女生,尖尖鞋頭長時間壓迫腳趾,也可能出現腳趾輪流抽筋的情況。
  5.缺乏特定營養素:礦物質如鈣、鎂和鈉鉀離子等攝取量不足,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6.懷孕婦女:孕婦有比較高的機率抽筋,因為體液總容積增加而電解質不平衡,胎兒在子宮的負荷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並且懷孕期間孕婦荷爾蒙變化,需要比較多鈣質,營養補充不足導致低血鈣,這些種種因素均可能造成抽筋。
  7.腎臟病等疾病:洗腎患者無法正常代謝身體廢物,一般人身體代謝是24小時慢慢調控,但洗腎患者是在短時間內處理2~3天身體產生的廢物,體內電解質劇烈變化可能會抽筋。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異常也可能造成電解質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容易因為環境溫度改變,影響血液循環而導致抽筋。坐骨神經痛、脊髓神經病變、神經病變,也可能引發抽筋。
  8.情緒緊張:抽筋是肌肉痙攣(muscle cramp),肌肉突然、不自主強力收縮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難忍。抽筋多發作於腿部、足部,最常見是小腿腓腸肌、腳掌、腳趾,如果是大腿抽筋———股二頭肌(大腿後側)、股四頭肌(大腿前側)情況會更嚴重,疼痛也持續較久。
  醫師提醒,根據可能造成抽筋的原因採取5點預防保健措施:
  1.睡覺時做好足部保暖,夏天移開直接吹腳部的電扇、冷氣風向,冬天蓋好棉被,也可以加穿襪子。天氣太冷時在睡前用熱水浸泡腳。
  2.喝運動飲料補充劇烈運動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鈉鉀離子),運動後吃點食物補充能量。
  3.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礦物質(鈣、鎂),包括牛奶、優格、綠色蔬菜、豆類、堅果、全麥。電解質的補充可以由柳橙、芹菜、香蕉中攝取。
  4.睡前做一些輕度伸展操及腿部按摩,不要劇烈運動。平常儘量不要固定姿勢或不良姿勢持續很久。
  5.有利尿效果的咖啡、茶或含有利尿劑的藥物,不要攝取過量。
  要如何預防腳抽筋呢?劉婷婷博士建議,最有效預防抽筋方法就是「促進血液循環」,包括在入睡前按摩小腿肚、拉筋放鬆(肌肉與肌腱),泡澡或是泡腳(要浸泡到小腿),做體操,都能夠降低睡眠時抽筋發生頻率。夏日涼被不能只蓋肚子,冬天要選擇重量適中的棉被,避免壓腳。平常容易大量流汗或礦物質攝取過少,要加強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
  原始點療法張醫師認為常見的小腿肚痛及抽筋,可以快速處理有關症狀,不同於一般中西醫的看法,它認為小腿肚痛及抽筋是因熱能不足及上背部體傷所引起,故要補充內外熱源及按推上背部,即可立即減緩小腿肚痛及抽筋或可以完全痊癒。
  劉婷婷博士強調,抽筋發生時,由於小腿肌肉過度收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儘量讓腿及膝蓋打直,可用手抓著腳趾頭,慢慢地往膝蓋的方向扳,小腿肚收縮的肌肉就會逐漸地伸長放鬆,疼痛也會減緩。也可以面對牆壁,將腳底平貼牆面,膝蓋打直。並可喝點水,或是運動飲料,平衡體內電解質。抽筋之後疼痛通常還會繼續一段時間,此時輕輕按摩抽筋過的部位,同時加以熱敷,疼痛與不舒服的感覺會比較快消失。

相關文章

恭祝聖尊蓮生活佛 圓頂38周年紀念

tbnews7

見證奇蹟的時刻

tbnews7

師佛法身指引弟子見證前世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