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2024
溫哥華真佛報
焦點 盧師尊開示

敬師最重要

<蓮生法王盧勝彥2016年7月5日美國華府登寶雷藏寺開光安座大典開示>

(文接第1116期第11版)

◎密教就是屬於這樣的傳承,一直下來。像我每一次說法以前,一定提到我的師父。我的師父就是了鳴和尚,祂是學藏密紅教寧瑪派的,所以我有寧瑪派的傳承;薩迦證空上師是薩迦教,也就是花教,所以我有花教的傳承;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噶瑪巴本身是白教的領袖,所以我有白教的傳承;吐登達爾吉上師是黃教的,我們祖師爺是蒙古的甘珠活佛。甘珠活佛傳法給吐登尼瑪,吐登尼瑪傳法給吐登達力,吐登達力傳法給吐登達吉,吐登達吉傳法給吐登奇摩,我就是吐登奇摩。密教是講傳承的。我們的傳承就是這樣。

圖為登寶堂的弟子熱情歡迎師佛、師母蒞臨華府p1117-11-02

  今天,上師們在這裡,認為「我們已經學會上師的法,我就另外開個店吧?」師尊的店叫做真佛宗True Buddha School,你就取個名字叫做「真如宗」,要不,「真法宗」,叫甚麼宗的都可以,對不對?或者是你認為師尊講的是真,但是,離開師尊以後,你斷了傳承,這是不行的。樹有所謂的樹幹,有所謂的樹枝,有根、有幹、有枝,這才叫做一棵樹,如果你斷了傳承,就像樹枝掉了,你就沒有傳承了。

◎沒有傳承就甚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以「敬師」為最重要,蓮華生大士講的:「敬師、重法、實修」,「敬師」排在第一位。

  現在的人不一樣了,你當了學生,老師在上面教老師教得很認真,學生一直打瞌睡,老師問:「小明,你為什麼上課一直打瞌睡?」小明說:「我上一節課沒有睡好。」「奇怪,你打瞌睡,但是你的分數為什麼那麼好?都是考九十分?」小明就回答:「因為周公比你老師會教啊!」其實這都是笑話,如果你沒有老師教,你哪裡來的學問?其實我們都是老師教出來的,不尊敬老師尊敬誰啊?

  師尊提倡的就是和蓮華生大士一樣,一定要敬師,首先要尊敬你的師父。如果你想:「將來獨立算了,這師父對我不好,師父藐視我…」,或是師父怎麼樣,但是你的學問來自於你的師父啊!你斷了根,就斷了傳承啊!在宗教界欺師滅祖是很嚴重的事情,你欺負你自己的老師,不可以的,你還是要尊敬啊!像我今天學了佛,學了顯教,學了密教,我以前還是基督教徒,我對耶穌還是很尊敬的喔!你不要看我好像是密教的上師,但是我以前學《聖經》,《聖經》很偉大,在《聖經》上耶穌所講的話很像密教;耶穌所穿的衣服,祂不是白教的,但衣服也是斜斜的,披肩的。祂為什麼穿白教的袈裟呢?祂也是穿紅教的袈裟?兩種顏色的衣服,耶穌穿兩種顏色的衣服,一種是白色的,一種是紅色的,也都是斜披的,祂一定是到了印度,到了西藏。祂本來是木匠的兒子,祂三十歲出來弘法,但是,祂以前到過的地方,大家都不知道,祂到底去哪裡學,回來就能夠弘法,而且能夠講經。祂講經很妙的,「右手做的事,不能讓左手知道。」這是為善不欲人知,自己還要忘掉,這是佛教的「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受布施的人,沒有布施的東西。你不能做了一件善事,你就一直記住,「我做了哪一件善事」「一定要報紙登出來」「網路一定出來」,你得了善名,不是這樣的。

◎佛教是教你「三輪體空」,跟耶穌講的是一致的。耶穌還講發菩提心,怎麼發菩提心?「人家拿了你的外衣,你連內衣都給他。」師尊也常常講,丟了錢有甚麼關係?因為撿到錢的人會拿去用,你不用,別人用,要心安理得啊!

圖為當代法王蓮生活佛盧勝彥p1117-11-01

  在美國、加拿大,還有歐洲幾個國家的稅都很重,這是大家頭痛的問題,一個是身分的問題,當你拿到身分,再來煩惱的就是稅的問題。其實有甚麼煩惱?你將美國IRS國稅局當一個美國最大的慈善機構,你交錢給IRS等於在做善事,你遵守美國的稅,甚麼稅都報,你等於是在做善事,他們也在造橋、鋪路,還要做一些建築、福利啊!一樣在幫助美國,這也是應該的嘛!所以逃稅是沒必要的,我們佛教徒不做違規犯法的事情,大家要記住。

  有一天,一個小偷的妻子正在打自己的兒子,小偷就問妻子:「親愛的,妳為啥打兒子?」妻子回答:「這小東西居然想長大了當警察。」

  我講金剛薩埵跟蓮華生大士一樣,蓮華生大士也是傳密法,金剛薩埵也一樣是傳密法,都是「敬師、重法、實修」,最主要,第一個,你要「敬師」,你敬師才能重法,你不敬師父,你修的法都沒有了傳承加持力,沒有用的。所以不要跟斷了根的上師走,根、莖、葉、樹幹跟枝,有同樣的氣,你才有力量發揮出來,這是敬師。「重法」呢?你得了師父的法,你拿去賣,但是你不承認這個法是由師父那邊來的,這樣對嗎?當然是不對的。「實修」就是實地上去修行。

◎「敬師」是最重要,這是蓮華生大士講的:「敬師、重法、實修者得之。」得之,意思就是你將來會成為佛菩薩。

  媽媽問:「小明,你在學校哪門功課學得最好?」小明就講:「雜耍最好。」爸爸就問:「有這門功課嗎?」小明講:「當然有啊!我學會空中接粉筆。」老師丟粉筆來的時候,他就將粉筆接住。「還有學著站著睡覺。」「還有隔空抄作業。」作弊啊!好的不學,專門學這些壞的。雜耍也是有傳承啊!對不對?但是你要學正當的。

  密教教大家正當的,做一個正正當當的人,做一個正正當當的老師、上師,做一個正正當當的學生,不能學一些旁門左道,東學一點,西學一點,根本就沒有傳承,那是不好的。所以學密教,要認識我們的祖師爺,從普賢王如來、五方五佛,中央毘盧遮那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南方寶生佛,再來就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再來就是你的根本上師,根本上師再來就是上師,上師再下來呢?稱為教授師,教授師下來就是法師,法師再下來就是講師、助教、堂主,再來就是所有同門,都是金剛兄弟,一氣連成,這樣才會有成就。

◎斷了枝的,像是我們知道這個人已經欺師滅祖了,已經學了旁門,就不要去跟隨,我們所跟隨的是有傳承的,教你行善,做好事,做好人,做一個正正當當的佛教徒,懂得修法,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語文課上,老師問小明:「如果每一滴水都能代表一個祝福,那我送你一片海洋,你做一個模仿的句子練習。」小明就講:「如果每一朵花都代表一個祝福,那我送老師一個公祭的花圈。」老師就說:「滾滾滾,馬上滾出去。」

圖為紐約弟子熱情歡迎師佛p1117-11-04

  今天我們所談的,最主要的是傳承,要尊敬你的師父,要敬師。你們學了法,就要重視這個法,法就是要修的,你修行的方法,而且你要實際上腳踏實地修行,不是只有受到了密教的灌頂,卻沒有修行,那也沒有用的。所以學了東西,就是要去做,我們以前學幾何,常常講一句:「學了幾何又幾何,不學幾何奈我何。」事實上,我們覺得還是有用的,像我們大家都會背九九乘法,現在的人用手機算,但是會九九乘法的話,數學算得很快,尤其是從台灣出來的,數學都很棒。我今天已經是七十二歲了,我小時候心算很好的,我們學過心算的,只要動一動,加加減減,乘的也可以,除的也可以,一直動個不停,馬上就寫出來,這就是實修的成果。當你會了這個,你一下子就上了天,你就成了佛菩薩;你沒有學會這個,你也沒實際上去做,你靠的是計算機,靠的是手機,你要知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跟大家講,我們學來的是自己的,靠的是自己。今天跟大家講幾個重點,敬師、重法,還要實修,這是最重要的。金剛薩埵也是教這樣的,祂是我們的祖師爺。嗡嘛呢唄咪吽。

◎所謂「還淨法」,就是如果我們犯了戒,密教有很多戒的,有十四大戒,有事師法五十頌,所有顯教的戒也在裡面,也有菩薩戒,很多戒。你犯了戒,當然一定要懺悔,懺悔的話,一定要唸懺悔咒。

甚麼是懺悔咒?百字明咒就是懺悔咒,因為還於虛空,還給虛空;將你一生的善業、惡業全部還給虛空;犯了戒,一樣要還給虛空。百字明咒就是還給虛空。因為天空無染,還給虛空,自己變成虛空,就變成無染,這就是懺悔。基督教裡面也講懺悔,天主教是要去告解,跟神父告解也就是懺悔你的過失。在這裡,你跟你的根本上師懺悔、跟上師懺悔也就是懺悔,跟長老懺悔也就是懺悔。懺悔是每一個宗教都要的,因為人難免做錯事情,做錯事情當然要原諒,不能因為做錯事情,永遠錯下去,你有懺悔的心,非常好。你多唸百字明咒,金剛薩埵剛好是一個懺悔的本尊。你向祖師爺,向我們的教主懺悔,就是你做錯事情,你心裡反省,就像孔子講的一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在做懺悔,你今天講不對的話,身體做了不對的事,意念上有犯了錯,身口意統統要做懺悔,你想不對的事情,身體做錯了事,嘴巴講了不好的話,你就一定要懺悔。懺悔的時候,像我們今天做還淨法和金剛薩埵的灌頂,就是你要常唸百字明咒。

◎懺悔會有「懺相」出來,甚麼叫做「懺相」?你感覺你一切的罪業被洗掉,你的業障洗掉,你得到吉祥的夢,甚至看到佛菩薩來幫你摩頂;師尊來幫你摩頂;你騎著天馬飛上了天空;你夢見吐掉黑色的,夢見你身體的毛細孔有蟲爬出來,也就是懺相,是好的,是吉祥的,這就是懺相。你得到懺相,就是表示你的懺悔,佛菩薩已經接受了,這就是還淨法。你要跟金剛薩埵懺悔,跟你的根本上師懺悔,跟上師懺悔,另外,還有跟佛菩薩懺悔,在佛菩薩面前,你做錯了甚麼,你嘴巴講出去,然後你得到懺相,或者唸咒,唸短咒也可以,「嗡。別炸。薩埵。阿吽呸。」就是金剛心百字明咒的短咒,你唸很多,然後金剛薩埵加持你,讓你全身得到光明;你本來是黑暗的,身口意犯了戒,這時候你唸懺悔咒,得到佛菩薩、金剛薩埵光明的加持,你又得到清淨的、虛空一樣的光明。這就是還淨法。

  (續完)

文/杏子恭錄

相關文章

華光清明節禮梁皇懺 依六祖懺悔品發四弘願無相懺悔 冥陽兩利

tbnews7

真佛報數位版1521期2024年4月11日

tbnews7

談福分與功德

tbnews7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Accept Read More